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12篇
  67篇
综合类   1002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343篇
畜牧兽医   1146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对新生仔猪肝脏糖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平均体重为(102.8±6.3) kg的"杜洛克×二花脸"初胎母猪在人工授精后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n=21)和添加甲基供体(4 700 mg/kg蛋氨酸、16.3 mg/kg叶酸、2 230 mg/kg胆碱、0.15 mg/kg维生素B_(12)和1 180 mg/kg维生素B6)的基础饲粮(甲基供体组,n=22)。饲养试验从母猪配种开始至母猪分娩结束。母猪分娩结束后,称取新生仔猪重,然后每组选取8窝,每窝选取1头仔猪(每组共选取8头仔猪)进行屠宰采样,测定新生仔猪内脏器官重量,并采集肝脏,用于测定肝脏糖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指标。结果表明:1)相比对照组,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对新生仔猪个体重和肝脏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脾脏重量(P0.05)。2)相比对照组,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肝脏中糖原(Gly)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与葡萄糖-6-磷酸酶(G6PC)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了新生仔猪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3)相比对照组,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显著上调了新生仔猪肝脏糖异生相关酶如PEPCK1和G6PC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了新生仔猪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等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 0.05),同时还显著上调了新生仔猪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脂蛋白脂酶(LPL)等肝脏脂质分解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4)相比对照组,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肝脏三磷酸腺苷(ATP)、氧化型辅酶Ⅰ(NAD+)、线粒体DNA(mtDNA)含量以及柠檬酸合酶(CS)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P0.05)。5)相比对照组,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细胞核呼吸因子-1(NRF-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甲基供体可抑制新生仔猪肝脏脂质沉积,促进新生仔猪糖异生,改善新生仔猪肝脏糖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在真核细胞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能量感受器,AMPK在细胞生长、繁殖、维持机体能量平衡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AMPK活化主要受细胞内一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AMP/ATP)水平及肝激酶B1、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活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动物处于营养缺乏、热应激、氧化应激等环境中,AMPK通路能做出适应性调整,以降低应激环境对动物的负面影响。本文对AMPK的结构、活性调节以及对处于应激环境中的动物能量代谢的调节进行综述,为缓解畜禽各种应激综合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与宿主家蚕之间互作的新线索,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分析感染与未感染Nb的家蚕5龄末幼虫精巢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变化,在置信度≥95%的1 326个蛋白质中,共发现78个蛋白质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63个蛋白质表达上调,1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GO注释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了14个生物学过程,以参与代谢过程和细胞内过程的蛋白质占比较高;参与的细胞组分有9个,以胞外结构域占比较高;参与的分子功能有4个,以催化活性及蛋白质结合的占比较高。KEGG通路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共参与57个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以及溶酶体途径。利用qRT-PCR测定随机选取的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编码基因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有5个基因mRNA的转录变化与i TRAQ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而另外3个基因mRNA转录变化与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不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差异蛋白质与能量代谢、氨基酸转运、发育调节、免疫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有关,提示Nb与宿主家蚕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嘉  毛春力  黄琪  唐俊  宋玉梅  孙铭  毛培胜 《草地学报》2020,28(5):1226-1232
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内部生理机能的恶化,线粒体作为种子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e 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位点是最先遭到破坏的细胞器。为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对老芒麦种胚线粒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室温贮藏0~4年的老芒麦种子为材料,分析比较其老化规律及种胚线粒体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老芒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鲜重逐渐下降,死种子逐渐增多,种胚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mitochondria malate dehydrogenase,MDH)、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活性逐渐下降,但在死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升高。此外,在贮藏过程中老芒麦种胚线粒体O2·-产生速率不断上升,而H2O2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线粒体中O2·-的积累与细胞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综述了线粒体损伤、钙超载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关系,钙超载可能是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和发展中,心、肺及其血管损伤和功能紊乱的机制,而线粒体损伤可以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同时钙超载后加重了线粒体的损伤。作者还指出了日粮钙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畜育种、系统进化、生物地理、人类学、群体遗传等领域,本文就近几年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张帅  曾鑫年  骆悦 《植物保护》2004,30(6):11-14
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不仅在医药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农药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类药剂的作用机制比较特殊,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是一类非常有前途的杀虫药剂。从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发现了许多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如鱼藤酮、粉蝶霉素A、辣椒碱,番荔枝内酯、myxalamid等,它们可以作为农药的先导化合物进行药物合成。根据不同的作用方式,线粒体复合体Ⅰ呼吸抑制剂可分3种类型,分别以粉蝶霉素A、鱼藤酮、辣椒碱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采用2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三江白猪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0头个体中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7种基因单倍型;其间的差异来自少数限制性位点的突变。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群体遗传多态程度为0.044%。三江白猪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说明三江白猪与地方种猪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品种形成早期受到创立者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胚胎期(3~5周)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腺状期(6~12周)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终蕾呈腺状,上皮细胞由假复层柱状逐渐变为单层柱状,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终蕾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短小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它们均位于细胞顶部。小管期(13~14周)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衬以未分化的立方上皮;终蕾腺状结构逐渐消失,终蕾上皮细胞由高矮不等的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囊状期(第15周)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部分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内出现嗜锇小体。肺泡期(16~22周)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更多的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此期,毛细血管内皮与部分肺泡上皮贴近,可将肺泡上皮细胞区分为3种:Ⅰ型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胞质中有较明显的核糖体、扩张内质网及变性线粒体;形成了由Ⅰ型细胞一基膜一内皮细胞组成的气血屏障。Ⅱ型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锇板层小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扩张呈大小不一的泡状,多泡体出现,线粒体膨大变性,细胞游离面可见少数微绒毛。Ⅲ型细胞,为未分化细胞,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胞核相对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带状.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