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羊柴等四种沙生饲用灌木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柴核型为2n=2x=16=16m(2SAT);花棒核型为2n=2x=16=16m(2SAT);柠条为2n==2x=16=16m;红皮沙拐枣为2n=2x=38=2M+4m(2SAT)+8sm+2st+22TT。  相似文献   
2.
羊柴丸衣接菌的方法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用多种材料,经多次试验,选出以红粘土作为丸衣的粘合剂,取代了价格较高的羧甲基纤维素纳,并以61%的种子+27%的水分+70%的菌剂+50%的红粘土作为丸衣配方,制成简易丸衣,在田间边丸衣、边播种、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适于山区的生产条件,经作者在清水河县四个乡镇大面积接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延缓剂对羊柴抗旱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羊柴幼苗(Hedysarum leave)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植物延缓剂(以多效唑为例)对羊柴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提高羊柴抗旱性,使其对干旱瘠薄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多效唑能提高羊柴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活性),叶绿素含量(Chla+b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Ss含量),其中对POD活性效果较显著(P0.05),但对SOD活性,Chla+b含量和Ss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P0.05);而对于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含量)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羊柴幼苗各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示450 mg·L~(-1)多效唑对羊柴幼苗生理特性调控作用能使其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和膜质过氧化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盆栽控盐方法,通过模拟毛乌素沙地实际盐碱状况,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150,300,450,600mg/L)植物延缓剂(以多效唑为例)对盐碱处理(全盐量0.94g/kg,处理时间3个月)下羊柴(Hedysarum laeve)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会抑制羊柴根长的生长,降低根系与土壤结合面积及分支强度。其中,分叉数和交叉数所受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分别较对照降低了77.54%,87.70%。(2)多效唑处理会促进羊柴根的生长,600mg/L多效唑处理后羊柴根长、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较单独施盐处理增加了87.66%,116.62%,136.11%,302.25%,57.50%,31.33%,说明多效唑可以缓解羊柴的盐害作用。(3)综合考虑6项根系形态指标,质量浓度为600mg/L的多效唑对提高羊柴耐盐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羊柴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分别在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设立一块50 m×50 m典型样地,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飞播条件下羊柴种群的点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植株大小及生境2种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羊柴植株形体的增大,其集聚强度加强;对于羊柴种群的空间关联性,随着2个大小级的形体大小差异减小,它们的空间正关联关系将加强;半固定沙地上的羊柴种群及其各大小级与固定沙地相比更趋向于集群分布,同时各大小级之间的空间正关联也更明显;移植羊柴时,应尽量将其栽种成集聚分布形式,以提高植被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分析了羊柴丸衣接菌对植株结瘤固氮,地上和地下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丸衣接菌的增产效果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羊柴种子果皮坚硬,不易开裂,影响田间发芽率的问题,采用了硫酸浸泡、机械脱壳(指果皮,下同)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活力及伤胚率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评估了几种方法的优劣,其中9QSJ—200型脱壳机处理效果较好。进而又进行了田问出苗率的试验,筛选出田间最佳播量。实验结果表明脱壳后田间出苗率可为对照的5~10倍,在高于对照出苗率的情况下可节省种子一半以上。实验还表明,播种后镇压,其萌发率较未镇压者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9.
豆科牧草根瘤菌固氮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如何促使豆科牧草早结、多结根瘤,并把其技术推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中,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这项工作在国外已开展多年,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蒙古岩黄芪(以下简称其俗名——羊柴)根瘤菌的研究,只是在近几年才肯定了它具有根瘤,1985年才开始了菌种的采集。本试验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在大面积生产过程中,羊柴根瘤菌接种的技术,并观察它对羊柴结瘤、生长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