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乙酰氧酸型脲酶抑制剂对瘤胃内氮代谢调控机理和长期饲喂泌乳牛的效果。在日粮中按25mg/kg添加乙酰氧酸型添加剂,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5.4%,投入产出比为1∶7.2。  相似文献   
2.
通过取代苯氧异丁酸与12-(羟基亚氨基)十五内酯的反应,合成了取代苯氧异丁酰氧亚氨基十五内酯,并测定了其对苋菜的除草活性。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 Ⅲa~Ⅲd 的EC50值分别为34.570、46.492、55.385、50.114 mg/L,其活性比对照药剂2,4-D(117.325 mg/L)高,而比苯磺隆(22.381 mg/L)低。  相似文献   
3.
作者们进行了注射用硫酸头孢喹治疗犬脓皮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选用50只患脓皮症的犬分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按照推荐剂量5 mg/kg体重,皮下注射注射用硫酸头孢喹,每日1次或2次,连用7 d,可以有效地治疗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犬脓皮症等细菌性疾病,并且未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是临床治疗犬细菌性脓皮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以莰烯醛与卤代物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9个未见报道的莰烯醛O-取代类化合物,分别为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苄基(2a)、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丁基(2b)、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4-氯丁基)(2c)、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3-溴苄基)(2d)、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4-叔丁基苄基)(2e)、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4-氯苄基)(2f)、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4-氰基苄基)(2g)、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2,6-二氯苄基)(2h)、2-(3,3-二甲基双环[2.2.1]庚-2-亚基)乙醛O-(邻氟苄基)(2i)。利用FT-IR、GC-MS、1H NMR以及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化合物2a为例,探索了不同工艺条件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在甲苯为溶剂,n(莰烯醛)∶n(氯化苄)∶n(四丁基溴化铵)为1.0∶1.8∶0.08,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的得率为84.1%。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探讨了化合物2a^2i对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2b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好,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为36.3μmol/L;化合物2d、2h、2i对MCF7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h对MCF7的抑制作用较好,其IC50值为19.2μmol/L。  相似文献   
5.
正7月5日,欧盟发布G/SPS/N/EU/150/Add.1通告,修订1-萘乙酰胺(1-naphthylacetamide)、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杀草敏(chloridazon)、精吡氟禾草灵(fluazifop-P)、麦穗宁(fuberidazole)、缩节胺(mepiquat)和草酮(tralkoxydim)在部分产品中的残留限量,于2016年7月19日实施。部分修订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75%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进行药效试验对比,评价试验药剂75%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5%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稻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75%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300g于稻瘟病发生初期对水750kg喷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杀菌剂20%烯菌胺·戊唑醇(爱可)在寒地水稻上进行田间防病试验,掌握了爱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从试验结果看,对纹枯病发病率防效达到65.64%,病指防效达到76.43%,比对照增产13.87%。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1],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4周龄小鸭易感,死亡率高。目前,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笔者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对临床分离出的12株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对这12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以期为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9.
牛奶中掺尿素的快速检测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虹 《中国奶牛》2000,(6):45-47
在鲜奶收购方式延用过去原始方法即以密度、感官、酸度作为收购标准的地方,某些不法奶农向牛奶中掺入市场上容易买到的尿素以增加牛奶密度,以便向奶中掺水,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给牛奶收购企业和消费者造成危害。笔者从事多年的牛奶检测工作,曾对牛奶中掺入尿素对牛奶密度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干扰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牛奶中掺入尿素对牛奶密度的影响 1.1材料   (1)市售尿素若干   (2)健康奶牛乳头奶 1.2测定方法   取奶头奶样五份,每份 200ml,分别加入 0%、 5.0%、 10%、 15%、 20%、 2…  相似文献   
10.
茚酮肟醚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傅-克反应及环化、化、成醚等反应,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茚酮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IR、LC/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或杀虫活性,如在100 mg/L时,化合物 V1 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的抑制率为 95.6%, V5 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致死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