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林业   244篇
农学   208篇
基础科学   610篇
  437篇
综合类   1716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2425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的饲粮能量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5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饲喂3种不同饲粮。前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2.0%,综合净能分别为6.27(Ⅰ组)、6.38(Ⅱ组)和6.48 MJ/kg(Ⅲ组);中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6%,综合净能分别为6.43(Ⅰ组)、6.53(Ⅱ组)和6.63 MJ/kg(Ⅲ组);后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0%,综合净能分别为6.70(Ⅰ组)、6.80(Ⅱ组)和6.90 MJ/kg(Ⅲ组)。试验期13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2 d,栓系饲养。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组和Ⅲ组提高了7.91%(P0.05)和11.11%(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Ⅰ组和Ⅲ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2.06%(P0.05)和6.75%(P0.05);Ⅱ组料重比最低,增重收入和养殖效益最高。4)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5)饲粮能量水平对各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背膘厚度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6)Ⅲ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系水能力和肉色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述所述,以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肉牛综合净能6.38 MJ/kg,粗蛋白质12.0%;中期,肉牛综合净能6.53 MJ/kg,粗蛋白质11.6%;后期,肉牛综合净能6.80 MJ/kg,粗蛋白质11.0%。  相似文献   
2.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从高空槽演变规律及物理机制方面对2014年8月31日至9月2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东移南压,并配合低层低涡环流产生。9月1日凌晨分布不均匀阵性降水,由南支槽前不断生成和消亡的对流云团活动所致。9月1日午后,北支高空槽逐步南下,南压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巴彦淖尔市上空交汇,稳定西南暖湿水汽输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强烈辐散通过抽吸作用引起低层强烈辐合,激发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并提供抬升动力条件。500 h Pa以上大气处于对流稳定状态,阻挡暖湿气流向上扩散,使不稳定能量在低层积累,提供能量条件。西南暖湿气流受阴山山脉阻挡和抬升,山前降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的Serpin在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鼠抗重组蛋白血清对Serpin在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成囊前期幼虫及肌幼虫中进行定位,以鉴定该Serpin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成虫时期,3 d时表达量明显高于6 h和5 d的表达量(P﹤0.05);成囊前期表达量很低,其中18 d时表达量最低(P﹤0.05);肌幼虫时期在26 d、38 d和48 d均有大量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s Serpin蛋白在5 d成虫期的体表表达;在新生幼虫和14 d成囊前期幼虫的体内体表均有表达;38 d肌幼虫时期明显可见表皮及体内均有表达。本实验为探究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免疫逃避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促卵泡激素受体结合抑制剂(FRBI)是否影响卵母细胞中糖类抗原125(CA125)、表皮生长因子(EGF)、雌二醇(E_2)、三磷酸肌醇(IP3)和cAMP分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阐明FRBI作用的信号通路。以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作为研究对象,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30,40μg/mL的FRBI,分别检测培养液中CA125、EGF、E_2、IP3和cAMP的浓度,研究卵母细胞中ER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G)相比较,FRBI-3组和FRBI-4组CA125和IP3浓度降低。FRBI-1组CA125和FRBI-2组IP3浓度明显高于CG。E_2浓度随FRBI添加量增加(从10μg/mL到30μg/mL)而升高,FRBI-3组E_2浓度最高。FRBI-3组和FRBI-4组cAMP浓度明显低于CG和FSH组。FRBI组ER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RBI-4组ERβ蛋白水平低于FSH(P0.05)。FRBI浓度与EGF和E_2呈正相关。结果表明,高剂量的FRBI能抑制绵羊卵母细胞中CA125、cAMP和IP3产生,增加E_2浓度,降低卵母细胞ERβ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FRBI可能抑制IP3和cAMP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补饲的目的是以一种比较经济的方式,为牧草不足或营养不均衡的母牛提供营养物质。对妊娠末期和泌乳早期的母牛来说,牧草富含纤维而缺乏粗蛋白和能量,当牧草数量或质量不足时,补饲对于维持动物理想的生产性能是十分必要的。必要时补充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母牛群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不同代谢抑制剂和细胞色素P450s抑制剂对上海青吸收噻虫嗪的影响,探讨噻虫嗪的吸收及代谢机制,为农药施用及提高药效提供理论依据。在10 mg/L噻虫嗪水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不同种类代谢抑制剂和P450s抑制剂,水培上海青1 d后测定植株体内噻虫嗪含量。10、50μmol/L碳酰氰间氯苯腙和2,4-二硝基苯酚均能极显著降低上海青体内噻虫嗪含量,推测上海青吸收噻虫嗪过程中存在须要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而含有10 mg/L胡椒基丁醚、1-氨基苯并三唑和马拉硫磷的处理组中噻虫嗪含量极显著升高,推测上海青体内含有能代谢噻虫嗪的P450多功能氧化酶。上海青吸收噻虫嗪过程需要能量的供应,进入体内的噻虫嗪会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  相似文献   
7.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相似文献   
9.
10.
~~解决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有效方法@魏亭$完达山牧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 @韩光毅$完达山牧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 @何庆刚$完达山牧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