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中国作为入侵物种,可造成食草动物中毒死亡,并给畜牧业带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反刍动物采食紫茎泽兰后的中毒机理,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Saanen goat)血常规及肝、脾、肾的病理学影响。选择16只5~6月龄健康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对照组(日粮中未添加紫茎泽兰)和试验Ⅰ、Ⅱ、Ⅲ组(日粮配比中分别添加紫茎泽兰40%、60%和80%),每组4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40%、60%和80%紫茎泽兰的混合日粮3个月,每两周检测一次血常规,试验末屠宰奶山羊,并观察其肝、肾、脾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液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后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试验组血液中淋巴细胞(lymphocyte,LY)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均呈下降趋势,试验后期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和脾肿大,肝组织出现淤血,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及脂肪变性等,肾组织伴有出血、坏死、颗粒变性及水泡样变性的现象。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液指标有显著影响,且长期摄入紫茎泽兰可引起动物肝、肾、脾等主要实质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证实大西洋鲑鱼对日粮磷脂的需求,更好地确定其需要水平和时期。因此,通过给大西洋鲑鱼提供磷虾或大豆卵磷脂探讨磷脂对其的影响。首先饲喂鱼苗含蛋白质55%和脂肪17%的饲粮,通过添加磷虾油或大豆磷脂补充脂肪,根据回归分析设计5个水平,分别为总磷脂1.5%(未添加)、2.6%、3.2%、3.6%和4.2%。在1 g(受精后1 400°dpf)、2.5 g(1990°dpf)、5 g(2 350°dpf)、10~20 g(2 850°dpf)和二龄鲑(3 800°dpf)时进行取样。整体存活率高,说明存活率和饲粮磷脂添加水平呈正相关(r2=0.59~0.72)。磷脂促进了鱼苗的生长,且饲喂磷虾磷脂2.6%和大豆磷脂3.6%的鱼增长最快。鱼苗达到2.5 g之前与之后生长模式不同,0~2.5 g鱼补充磷虾磷脂2.6%和大豆磷脂3.6%后的生长速率(SGR)显著高于基础日粮(P<0.05),而2.5 g~二龄鲑期间,各处理之间没有差异。饲喂未补充磷脂的日粮,2.5 g时发现鱼肠道脂肪变性,患病率达20%,饲喂低水平大豆磷脂日粮的鱼肠道脂肪变性患病率达10%,而喂食磷虾油和高水平大豆磷脂(≥3.2%)后以及在后期阶段,肠道脂肪变性情况开始消失。在生命早期阶段,鲑鱼对日粮磷脂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丹参对脂肪变性奶牛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奶牛肝细胞,不同浓度DL-乙硫氨酸处理,油红染色观察其脂滴数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活性,生化法检测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变性肝细胞后,生化法检测ALT、AST、TG、SOD、MDA的含量或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YP45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2 mmol/L的DL-乙硫氨酸作用24 h作为体外造模的最佳条件。用丹参处理后,能降低ALT、AST、TG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SOD活性。随丹参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CYP450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时,丹参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8 h时,随丹参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丹参对奶牛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羊妊娠毒血症是由于怀孕后期的母羊采食过多精料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废绝,渐进性消瘦,伴发酮病、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为主征。剖检可见严重的脂肪肝和肝、肾脂肪变性。1病因分析经对该羊场的详细调查和对患病羊的临床检查,发现妊娠毒  相似文献   
5.
鸡肝变性综合症不是一种单一性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而诱发引起的综合性疾病,本病是以肝脏损伤为特征病变的多种症状的综合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雏鸡的成活和生长发育,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份和8月份,乌鲁木齐市南山地区一蛋鸡养殖场出现以肝脏破裂、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大批死亡病例,为分析蛋鸡肝脏破裂的原因,采取蛋鸡的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该病例以肝脏脂肪变性为主要特点,诊断为营养性脂肪肝综合征。采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鱼肝油、葡萄糖粉,阿莫西林饮水的方法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最佳诱导剂及浓度,并初步分析脂肪乳剂(lipid emulsions,LE)引起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理,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正常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草鱼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以含10%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液为对照组,处理组为含20%脂肪乳剂0.5~2 m L/L和含20%、50%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液,孵育草鱼肝细胞48 h后,定量分析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含量,观察脂滴积聚情况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活性,q RT-PCR技术检测脂代谢关键基因(PPAR?、PPAR?、SREBP-1c、LPL、Lep和UCP2)的转录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PPAR?、SREBP-1c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含1~2 m L/L LE的诱导液组和含20%、50%FBS的诱导液组与对照组相比TG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20%FBS和各浓度LE诱导组的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含1~2 m L/L LE的诱导液和含20%FBS的诱导液均可建立草鱼营养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在肝细胞脂变模型中,PPARγ和LPL等脂代谢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Lep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PARγ和SREBP-1c的蛋白水平升高。结论认为:采用1~2 m L/L LE和20%的FBS均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含1 m L/L LE的诱导液诱导效果最佳;肝细胞内脂质的蓄积可能与脂肪代谢关键基因PPARγ、SREBP-1c、LPL及Lep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茯砖茶及其配方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中TG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1mL/L的20%医用脂肪乳剂处理L-02肝细胞48h复制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及配方分别处理24h和48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水平,探讨茯砖茶提取物和两个配方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内TG的影响。结果显示,茯砖茶提取物和配方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均可显著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内TG的水平(P<0.05),而与血脂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出茯砖茶和配方1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综合征(FIS)又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发生于产蛋禽和肉用仔禽的一种脂类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原因是饲料中营养物质过剩而某些微量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该病1930年在产蛋鸡中首先发现.普遍发生于产蛋高峰期膘情良好的笼养蛋鸡,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2%~50%),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5%左右,主要特征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出血.6~9月炎热季节多发,是我国各地养禽业的一种常见病,给现代密集型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0.48) mmol·L-1刺激BRL-3A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总脂滴面积、三酰甘油(TG)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2)向BRL-3A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和0.12 mmol·L-1油酸共同孵育BRL-3A细胞,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油酸处理组、2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4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和8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分别对细胞脂滴、TG含量、AST、ALT活性、AMP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脂代谢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用0.12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2)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BRL-3A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3)4、8 mmol·L-1乙酸钠处理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后,与油酸处理组相比,细胞总脂滴面积、每平方毫米脂滴数、TG含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P-AMPK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升;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以及SCD-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本研究表明,乙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分解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质蓄积,并且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