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中全量化学元素既是植物矿质营养的源泉,又是全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含量多少对分析土壤形成演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文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 ICP-OES)分析测定了沙地沙漠固沙林植被下苔藓结皮层全量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苔藓结皮层SiO_2平均含量为60.77%,其它全量化学元素组成(SiO_2除外)含量均高于流动沙土;随着固沙林时间的增加以及苔藓结皮不断积累更多的细颗粒物质,苔藓结皮层SiO_2含量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其它全量化学元素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苔藓结皮层硅铁铝率低于对照流动沙土,且随着固沙林时间的增加,硅铁铝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同时大气降尘中的全量化学元素组成含量以及硅铁铝率均高于苔藓结皮层和流动沙土。风沙环境下苔藓结皮层的形成和长期保留,对改善风沙土矿物质元素含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苔藓与地衣在老茶园发生普遍,它们附生在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使茶树生长受阻,并加快衰老.在秋冬季茶叶停采期,喷洒2%硫酸亚铁溶液或1%草甘磷除草剂,能有效防治苔藓与地衣为害.但使用硫酸亚铁溶液会较明显地增加生产成本,使用草甘磷除草剂会增加农残,影响茶叶品质与出口.已知1%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对地衣或苔藓有一定的防效.2005年湖南省南平市农业局以1%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浩伦松碱合剂对茶树苔藓和地衣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物结皮是流动沙地固定的显著标志,土壤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变化是衡量干旱脆弱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流沙为对照,选择固沙10年、20年、30年苔藓结皮样地,探究不同固沙年限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固沙年限增加,苔藓结皮中酶活性增加1.3~9.4倍,胡敏酸(HA)含量从0.84g/kg增加到2.47g/kg,富里酸(FA)从0.62g/kg增加到2.28g/kg,胡敏素从0.86g/kg增加到5.57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腐殖质组分含量在前两轴累积能够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4.25%,土壤腐殖质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重要性影响排序为富里酸> HA/FA>胡敏素>胡敏酸,且富里酸、HA/FA、胡敏素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富里酸、HA/FA、胡敏素是影响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综上,苔藓结皮固沙年限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对促进风沙土形成演变和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苔藓植物无性繁殖技术,研究了不同的植物激素(GA_3、2,4-D、NAA、6-BA)组合及不同栽培方式对薄壁卷柏藓、绢藓、大灰藓和粗枝青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BA浓度超过0.1mg/L不利于苔藓的生长,喷施GA_3、2,4-D、NAA激素组合可显著促进苔藓增重量,提高其覆盖度,但对苔藓新生枝条无显著促进作用;(2)栽培方式可采用吸水纤维布直接培养或加泥炭基质层培养,且2种栽培条件下苔藓的覆盖度和新枝长度并无明显差异,增重量以有土栽培为佳;(3)正交试验分析得出4种苔藓的最优喷施激素组合为100mg/L GA_3+25mg/L 2,4-D+(5~50)mg/LNAA。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对该区域31个样点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进行样品采集。基于形态观察,结合ITS、16S rDNA特征片段的测序分析,对生物病害物种地衣、微型真菌、细菌、苔藓和藻类等进行鉴定;对受生物侵蚀的文物本体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地衣体中的化学酸,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衣和由生物结皮状复合物与沉积物中分离真菌的化学酸含量。[结果]形态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内生物病害种类主要为地衣、苔藓、藻类、真菌和细菌,其中地衣7种,苔藓3种,藻类1种,真菌20种,可培养细菌7种,主要包括蓝细菌和放线菌门等,高通量测序结果与传统培养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和互补性。扫描电镜观察到不同侵害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深度不同,其中非地衣型真菌菌丝深入岩石深度可达100μm。调查区域内常见、具明显特征结构且覆盖度较大的主要生物病害为地衣和苔藓...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芒果树叶片苔藓的发生情况及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广西芒果主产区的南宁市(武鸣区?兴宁区)和百色市(田东县?田阳县?田林县和右江区)?在南宁市开展4种药剂的18种不同浓度或者配比组合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南宁市芒果树叶片平均发病率达到88.5%, 右江区发病率为81.7%, 其后依次为田东县?田林县和田阳县, 发病率分别为56.1%?54.8%和34.2%?通过不同药剂及其不同配比药效试验, 80%乙蒜素乳油的防效极显著优于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32%唑酮·乙蒜素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500倍液?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3.37%?85.82%和51.85%?综上, 芒果树叶片苔藓已在广西全区普遍发生, 南宁市和右江区受害严重, 推荐使用80%乙蒜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冲刷试验的贵州耕地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5种不同坡度(5°~25°)的翻耕地以及有苔藓覆盖的荒坡地(20°)进行不同流量下(0.042~0.250L/s)的放水冲刷试验,以探讨贵州耕地坡面水动力性质、土壤抗冲性及地表生物(苔藓)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地区坡耕地坡面流速与冲刷流量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而与坡面坡度无关。坡面土壤分离速率与坡度及冲刷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可用水动力学参数水流剪切力来估算贵州坡耕地土壤分离速率。与黄土高原相比,在同一坡度、同一冲刷流量下贵州坡耕地坡面产沙速率低于黄土高原坡耕地,表明贵州黄壤抗冲性高于黄土。苔藓覆盖可显著减小坡面侵蚀速率,在同一冲刷流量下,具有苔藓覆盖的荒坡地坡面产沙速率低于翻耕地达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蒸发是西南喀斯特地区薄层土壤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浅层土壤水分的存蓄对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以西南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红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蒸渗试验设置4个苔藓生物量(0,0.32,0.64,0.95 kg/m~2)和3个松针生物量(0,0.32,0.64 kg/m~2)共12种处理,分析森林近地表层覆盖对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及表层温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对比3种蒸发模型(Black、Rose、空气动力学蒸发模型)在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红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苔藓和松针覆盖显著降低累积蒸发量和蒸发速率(P0.05),接种苔藓0.95 kg/m~2和覆盖松针0.64 kg/m~2处理比裸土累积蒸发量小36.9%;苔藓和松针导致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苔藓和松针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松针对土壤温度的提升作用强于苔藓;Black、Rose和空气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Black蒸发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Rose和空气动力学蒸发模型。研究结果能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量平衡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并加强对喀斯特森林地表水文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萤火虫的荧光基因和苔藓融合,产生一种新的生物替代能源,其原理是通过荧光现象和光合作用的协同,实现低消耗的能量循环,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供光体系。作为地下的供光系统,苔藓的某些生活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矿难的发生。其衍生品光苔灯,可以应用到公共环境照明中。以光苔能源改善社会的能源结构,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绿色能源的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