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51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755篇
林业   1116篇
农学   1044篇
基础科学   605篇
  828篇
综合类   9193篇
农作物   660篇
水产渔业   717篇
畜牧兽医   19283篇
园艺   980篇
植物保护   737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867篇
  2022年   1002篇
  2021年   995篇
  2020年   893篇
  2019年   1046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757篇
  2015年   933篇
  2014年   1503篇
  2013年   1323篇
  2012年   1825篇
  2011年   1938篇
  2010年   1832篇
  2009年   1933篇
  2008年   2112篇
  2007年   1804篇
  2006年   1679篇
  2005年   1707篇
  2004年   1328篇
  2003年   1265篇
  2002年   951篇
  2001年   938篇
  2000年   789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531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359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吕珽  陈虹吟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8):2361-2368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 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疆生鲜乳生产现状,发现乳产业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生鲜乳质量安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介绍,期望能为新疆生鲜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地是我国青藏高原的一大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强大,是生物繁衍,农牧民生产的物质基础。西藏自治区的草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八,是我国西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近几年来西藏草地退化严重,为了维持草原生态平衡,本文将会探究草地退化的原因,为保护西藏草地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藜麦不同采收期的饲用价值差异及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忻藜5号作为试验藜麦品种,播种后分别采集出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藜麦,测定各阶段和各部位的养分组成。结果:干物质含量随着藜麦生长阶段的变化逐渐升高,CP、EE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NDF和ADF的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钙、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藜麦各生长阶段各部位的养分差异较大,在4个生长阶段中,干物质、CP、NDF和ADF在各个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EE只在成熟期各部位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藜麦出苗期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其次为灌浆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试验二: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40头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1、2、3组分别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藜麦替换对照组50%的玉米青贮,为期30?d。结果:试验1、2组的肉牛AD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8%、29.7%(P<0.05),且均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肉牛ADMI显著提高7.6%(P<0.05)。试验1、2、3组肉牛FCR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18.7%、17.0%、7.5%(P<0.05),其余指标未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藜麦各生长阶段和各部位中的养分差异较大,部分替代玉米青贮能有效提高肉牛生长性能,饲喂价值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关键词]藜麦|饲用价值|采收期|肉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以其对农作物生产危害严重性深受关注,该文对该类害虫形态特征、生物型、生物学特征等等发生特点简要概述,具体从组织管理、全面监测、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此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 [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霉菌和酵母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时有造成污染的情况,是造成发酵乳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发酵乳作为短时保质期且需低温运输、销售的产品,低水平的霉菌和酵母不会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但是霉菌生长会造成食品霉斑,酵母污染导致产品胀包、腐败及风味的改变,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介绍了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控制发酵乳中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渔用中草药的药理学、毒理学以及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情况,并详细讨论了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及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等内容,以期为渔用中草药新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6%阿维·氯苯酰SC(悬浮剂)为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了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水分散粒剂)、15%多杀·茚虫威SC、30%氟铃·茚虫威SC、20%四唑虫酰胺SC 5种药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均有防治效果,药后3 d,以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15%多杀·茚虫威SC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2.94%、72.31%、65.08%;药后7 d,3%甲维盐WG、10%甲维·茚虫威SC、30%氟铃脲·茚虫威SC、15%多杀·茚虫威SC防治效果分别为91.49%、88.03%、70.25%、66.01%;药后14 d,除本地常用农药6%阿维·氯苯酰SC之外,其他几种农药保叶效果都在70%以上。综上,6种农药均可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