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患妊娠毒血症绵羊的生化指标的测定来探寻糖异生没有加强的原因和草酰乙酸生成不足的原因,来充实绵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转玉米C4光合酶基因水稻株系中的光合C4微循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转PEPC、PPDK、NADP-ME、PEPC PPDK等酶基因的水稻株系及原种野生型(WT)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中的C4光合微循环及其功能.用外源OAA或MA饲喂叶切片或离体叶绿体后,光合放氧速率在野生型水稻中增加了50%,在NADP-ME-和PPDK-转基因水稻中增加了50%~54%,在PEPC-和 PEPC PPDK-转基因水稻中增加了100%~150%.证明原种水稻Kitaake叶片中具有一个原初的和有限的C4光合微循环,除PPDK基因、NADP-ME基因外,外源PEPC基因或PEPC PPDK双基因导入原种水稻Kitaake后,可大幅度提高C4光合微循环的运行.水稻中C4光合微循环的增强有降低光呼吸速率(Pr)、增加净光合速率(Pn)的作用,在光能利用上,可增加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的作用;这些结果为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中建立C4微循环系统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偶联钠离子转运草酰乙酸脱羧酶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初级钠离子泵活性脱羧酶家族成员,由α,β,γ三个亚基以及生物素组成。由于其脱羧反应对柠檬酸发酵途径具有关键作用,并且在脱羧过程中偶联钠离子输出,该酶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该酶已在包括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和弧菌属(Vibrio)等多个属细菌中被发现,并且其生理学基本特征已被鉴定。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中,该酶中参与偶联脱羧反应钠离子输出重要氨基酸活性位点通过拓扑学分析、定点突变等方法被深入地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能量偶联模型被提出以解释该酶偶联钠离子输出脱羧反应机制。本文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酶未来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分析了柑橘绿霉病病原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中草酰乙酸水解酶(PdOAH)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重组的PdOAH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和分离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dOAH的建模结构的质量较高,与其它来源的草酰乙酸水解酶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且在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重组PdOAH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在16℃、0.2 mmol/L IPTG浓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并且有一定的可溶性.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PdOAH蛋白.  相似文献   
5.
用同工酶分析黄果柑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果柑在我国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属自然杂交种。本文用GOT、POX、EST同工酶分析,结合形态解剖,研究了黄果柑的亲缘关系,认为黄果柑是橙和桔的的杂交种,并有柚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6.
荞麦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种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标准蛋白质品质,并且蛋白质优于禾谷作物的。本试验根据种间杂交COT(即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同功酶显带特征和细胞学研究了8个物种的11个种质品系;这8个物种属于Fagopyrum Mocnch属的big—achene组群。在这8个物种间正常传粉后存在较高的杂交能力(8-3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草酰乙酸(oxaloacetate,OxA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Sham组(n=6),MCAO+0.9%NS组(n=12),MCAO+OxAc组(n=12),MCAO+OxAc+GOT组(n=12)和MCAO+OxAc+Maleate组(n=12).脑缺血2h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药物静脉注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体积质量分数、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脱失情况.结果:脑缺血2h后大鼠脑脊液中的Glu体积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01),血浆中Glu体积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OxAc可以迅速而明显地降低脑缺血大鼠血浆和脑脊液中的Glu体积质量分数(p<0.05);与MCAO+0.9%NS组相比,OxAc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减小脑梗死体积(p<0.01)、明显改善术后大鼠相关脑区神经元脱失现象;同时静脉注射谷草转氨酶(Glutamate-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GOT)可以促进OxAc的作用,而同时应用GOT特异性抑制剂马来酸盐(Maleate)可以减弱OxAc的上述作用效果.结论:静脉注射OxAc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作为血液中的"谷氨酸清道夫"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酮病虽然能够治愈,也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酮病会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苏柑是福建特种柑桔果树,来源不明.本试验通过花粉形态观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的基因酶体系分析,结合植物形态特征特性比较,认为苏柑是甜橙和柚杂种的后代.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营养代谢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季节.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型酮病(Mary,2000);而加拿大的研究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高达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