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7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941篇
林业   685篇
农学   1114篇
基础科学   220篇
  745篇
综合类   8208篇
农作物   735篇
水产渔业   778篇
畜牧兽医   3989篇
园艺   790篇
植物保护   1251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658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641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1136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1187篇
  2008年   1302篇
  2007年   1083篇
  2006年   891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黄芪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物质基础及靶点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同时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收集PRRS相关宿主基因,最后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黄芪筛选出的17个潜在活性成分中,有14个潜在活性成分共计65个基因靶点与PRRS相关宿主基因交叉,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潜在活性成分可能对治疗PRRS有重要作用,TNF、IL8、TP53、IL6、IL10、IL1B、JUN等45个蛋白靶点间存在相互作用。此外,黄芪治疗PRRS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外间隙和胞浆等组分,并可能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相关。本研究为临床应用黄芪及其提取物治疗PRRS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疲劳功能。本文通过对茶多酚的来源及其化学成分、生活活性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茶多酚在多方面可提升运动训练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开发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的Serpin在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鼠抗重组蛋白血清对Serpin在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成囊前期幼虫及肌幼虫中进行定位,以鉴定该Serpin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成虫时期,3 d时表达量明显高于6 h和5 d的表达量(P﹤0.05);成囊前期表达量很低,其中18 d时表达量最低(P﹤0.05);肌幼虫时期在26 d、38 d和48 d均有大量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s Serpin蛋白在5 d成虫期的体表表达;在新生幼虫和14 d成囊前期幼虫的体内体表均有表达;38 d肌幼虫时期明显可见表皮及体内均有表达。本实验为探究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免疫逃避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动物饲料需求的增加。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是当今动物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三种饲用酶。本文总结了三种饲用酶的主要作用方式和营养效能。  相似文献   
5.
6.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为腊梅科腊梅属常绿灌木,其叶片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该研究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联合试验法,对山蜡梅叶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中安徽黄山、六安和市售的山蜡梅叶对0.4mg/mL 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2.23、2.31和2.82mg/mL.利用液质联用和清除自由基进行联合分析,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C7H12O6、C15H18O9、C15H14O5、C22H26O19和C27H30O16.其中,C15H18O9、C15H14O5和C27H30O16有着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3种活性化合物可能分别为咖啡酸葡萄糖苷、三羟基黄烷醇和芦丁,其中咖啡酸葡萄糖苷和三羟基黄烷醇为首次从山蜡梅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8.
9.
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发展养殖业"多元决策观"的广泛传播,在我国健康养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利用营养活性物质制定健康养殖的营养策略的各种方案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对饲料中存在的营养活性物质研究,利用营养活性物质研发和生产的种种饲料添加剂产品不断涌现,遗憾的是,我国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界对饲料中营养活性物质的认识,特别是对其理论的研究处于初级水平,产品研发和应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大影响了此类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文中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作者团队多年来研究成果,拟就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研发和应用涉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