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7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5篇
  6篇
综合类   542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任多 《花卉》2020,(19):41-41
又至中秋佳节,这一天,寮远夜空的主角是那一轮亘古不变的圆月,焰火人间的团圆欢聚似乎总是伴随着一抹甜蜜的桂花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桂”这个带着馥郁芬芳的文学意象悄然萦绕在无数文人心间,混杂着淡淡墨香,氤氲了中国人关于月亮与中秋的记忆。时至今日,只要一提起“桂”,人们就会立即想起几种木犀科木犀属园林植物。虽然它们因为花色或花期的差异被冠以金桂、银桂、月桂、丹桂等不同的名字,却有着相似的散发着甜蜜香气的合瓣四裂花冠。  相似文献   
2.
陶德臣 《茶报》2004,(1):39-40
陆羽对唐代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绝不是说唐代茶文化的创造者只有陆羽一人,更不是说唐代茶文化仅表现在《茶经》一书上。唐代茶文化是无数普通人和许许多多各阶层人共同创造的,它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3.
王昭力 《甘肃农业》2006,(11):304-305
言语礼貌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话语类型的多样化和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发展,有关言语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礼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了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以及其他有关礼貌原则的代表性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言语礼貌策略的运用与交际距离的关系,旨在说明交际距离的两个维度,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言语交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礼貌策略的运用对这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加深对言语礼貌行为的语境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以便恰当运用礼貌策略进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4.
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西方文学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化。文学形式不断创新 ,而文学中的英雄主义却经历了一个逆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与过程 ,它不会与现实直接对话。为了使历史发挥它应有的现实作用 ,必须对历史在认识主体层面进行重构 ,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 )历史的哲学重构 ;(二 )历史的史学重构 ;(三 )历史的文学重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人传统上强调写意自然,因而在认识自然时不求甚解,失误也就成为了“传统”:国画上,有老天爷都没见过的松鹤延年,草原虎啸;成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里本是螟蛉天敌的蜾蠃反被认贼作父;文学作品里,不管是草原上的狼群还是城市里的鸟群,种种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后殖民文学中本土作家、移民作家及殖民地白人移民后裔作家写作话语特征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后殖民文学的话语共通点:历史的重写、身份的重塑和语言的混杂。  相似文献   
8.
齐加 《渔业经济研究》1989,(1):47-48,F003
我很喜欢读《渔业经济研究》每期刊载的鱼话杂文,这种寓历史知识于趣味之中的形式很好,使读者潜移默化得到许多古今有关鱼和渔业的掌故知识,一篇好的鱼话杂文,读了之后也是一种文学享受。  相似文献   
9.
英国十九世纪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1)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部奇著。小说立意深刻,情节生动。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在其书中大量的写到了茶,似"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10.
铁栗 《云南林业》2011,(6):71-71
到洱源的乡间去看风景,看的是唐诗与宋词里的意境,看的是今人对古人的模仿。洱源是个多湖的县份,许多的湖映着许多的花,整个乡间就成了画卷。这样的画卷是让人沉醉的,我们举着目光悄然地走过,一种来自遥远的感动便荡在了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