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8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526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625篇
基础科学   63篇
  1221篇
综合类   3513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268篇
畜牧兽医   1071篇
园艺   477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根腐病发生对黄芪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采集1~6年生黄芪根围发病和健康土壤,采用经典方法对4种主要土壤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的发生对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1~4 a间,发病土相对健康土的脲酶活性减少量、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量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第5年时各酶的活性开始向健康状态恢复,第6年时酶活性继续恢复,且与该年根腐病发病率降低的情况相吻合。由此可知,黄芪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季大棚番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荣威"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全氮处理,T1;减氮30%处理,T2;増施20%有机肥处理,T3),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土壤酶活性、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番茄株高和茎粗与T1处理差异均不明显,显著高于CK和T3处理;采收盛期T2处理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及肥料利用率均最高,春季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分别为36.66%、60.51%、26.19%,肥料偏生产力为237.17kg·kg~(-1);每667m2产量为9 952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T1处理显著提高79%。因此,T2处理(每667m~2施入N:21.01kg;P_2O_5:2.71kg;K:18.24kg)产量最高,施肥效果最佳,推荐为杨凌区春季番茄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黄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商州四种种植地(小麦-黄芩轮作、黄芩3 a连作、黄芩4 a连作、闲置荒地)黄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类群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菌居于多数,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小麦-黄芩轮作黄芩连作3 a黄芩连作4 a荒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黄芩连作小麦-黄芩轮作荒地。在不同种植地中小麦-黄芩轮作地蔗糖酶活性最高,说明小麦-黄芩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小麦-黄芩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无机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纤维素酶由商丘福源集团韦斯迪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1.2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溶液A:0.2MNa2HPO4·12H2O71.62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溶液B:0.1M柠檬酸缓冲液,取一水柠檬酸21.01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溶液C:取A液493ml加入507ml  相似文献   
8.
9.
地衣芽孢杆菌与其他微生物产酶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对能在动物肠道产酶的芽孢产品—“益畜宝”的有效成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步定性研究。在单一碳源培养基上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地衣芽孢杆茵能产生植酸酶、淀粉酶及蛋白酶。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和啤酒酵母菌都不产生植酸酶。实验结果还表明,大肠杆菌虽然能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但其活性比地衣芽孢杆菌要低得多,而啤酒酵母菌则不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
酶活性值是表示豆饼、粕中有害物质活性的一个指标。未经足够加热处理的豆饼、粕中含有血球凝集素、皂素、抗胰蛋白酶物质、脲酶等对畜、禽有害的物质。其中,抗胰蛋白酶物质直接影响着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就地转化,小油坊为了节能多采用冷榨工艺,使豆饼中上述有害物质没能被破坏,含量超过饲用标准,严重地危害了畜牧业生产。为了弄清上述豆饼、粕中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