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12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7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7 ℃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36)降低,pH(7.48±0.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06)显著下降(P<0.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热暴露第1、5、7、9和12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将12只2~3岁健康绵羊分为Ⅰ组(3只)、Ⅱ组(6只)和Ⅲ组(3只),分别按2.5,5.0,10.0 g/kg体重的剂量,向瘤胃内注入50%D—L消旋体乳酸溶液,各处理组均出现酸中毒症状.乳酸酸中毒时,肾脏的损伤程度与瘤胃内注入乳酸的剂量水平有关.各处理组瘤胃内注入乳酸后,尿素氮显著升高.第Ⅰ组尿液pH下降迅速,恢复亦快;第Ⅱ组尿液pH下降和回升均较缓慢,而且出现大量蛋白质和血液;第Ⅲ组尿液除见第Ⅰ、Ⅱ组的变化外,还出现肌红蛋白、酮体和尿胆素原.  相似文献   
3.
乳牛乳酸中毒是因乳牛采食了过多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谷物饲料,从而引起瘤胃内发生伴有显著形成乳酸的异常发酵,使胃内微生物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疾病.  相似文献   
4.
牛瘤胃酸中毒多是由于牛偷食或饲喂过量精料后,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和氨等物质,引起中枢神经兴奋,视觉障碍,脱水和酸中毒的一种疾病.笔者多年来在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8例,治愈74例,治愈率达94.9%,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谊  王志杰 《畜禽业》2003,(8):37-37
2003年5月12日,西昌市某羊场饲喂的37只莎能奶山羊,其中成年羊20只,育成羊17只。由于一次性增喂玉米粉1.2kg/只(以往饲喂玉米粉0.2~0.6kg/只),有11只莎能奶山羊在采食后3~5h相继发病,发病率为29.7%,死亡2只,死亡率为18.2%。经临床诊断为急性瘤胃酸中毒。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和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流涎,张口伸舌,粪便稀软或水样,呈黄绿色,含有泡沫,并放酸臭味,尿量减少或无尿;目光呆滞,卧多立少,步态蹒跚;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血液浓稠,血滴呈丝;结膜充血或发绀;瘤胃膨胀,冲击式触诊…  相似文献   
6.
乳牛瘤胃酸中毒是乳牛日粮中精料含量过高,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在短时间内(饲喂后4~12小时)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使瘤胃蠕动减弱,血液的pH值下降,导致乳牛机体中毒的疾病。3年来诊治了7例,除2例重症死亡外,其余全部康复。1病因1.1户主片面追求产乳量,在乳牛日量中随意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牛羊的整个消化过程中,瘤胃的消化机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饲料中有70%~80%的可消化干物质和约占50%的纤维素是在瘤胃内消化。瘤胃的消化除具有机械性搅拌外,主要的消化机能是以微生物的消化过程,在瘤胃微生物体内的纤维分解酶的作用下,通过逐级分解最终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乳酸性酸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性酸中毒,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多发性的代谢疾病,本病是由于突发过食谷物或不为牛、羊所习惯的易于发酵的各种碳水化合物类饲料,在瘤胃内迅速产生大量乳酸,使渗透力增强,出现前胃障碍。临床上以发病快、症状重、病程短、死亡率高等为特征。为了减少今后此病的发生,在此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加以整理,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和慢性瘤胃酸中毒是限制反刍动物高精料饲养的关健问题,给反刍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瘤胃微生物的角度阐述了防治酸中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促进乳酸的利用,如添加电子受体、乳酸利用菌以及酵母和曲霉等真菌;另一方面减少乳酸的产生,如给反刍动物接种牛链球菌和乳酸菌疫苗。通过调控乳酸利用菌群和乳酸产生菌群之间的平衡,控制乳酸的利用和产生,从而阻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饲喂大量的极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瘤胃内酸度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发病快、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就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合理调配饲料,日粮中添加缓冲物质,调控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可有效的防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