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报道SMAS平面下面颈皮瓣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于创面邻近部位设计前蒂或后蒂面颈皮瓣,于SMAS平面下掀起皮瓣后向内侧旋转推进覆盖颊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共20例。结果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腮腺瘘形成。术后随访2~13月,皮瓣外观满意,皮肤浅感觉良好,除1例术后半年内下睑外翻外余无面部器官移位及面神经损伤表现。结论SMAS下面颈皮瓣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优良,与颊部匹配,是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2.
<正>名字和兔子有联系,长相又和猫有点像,可它既不是兔子的亲戚,也不是猫。它就是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兔狲。在荒凉、寒冷、贫瘠的沙漠、草原、荒漠或戈壁地区,兔狲凭借发达的视觉和听觉依然生活地优哉游哉。它把家安在岩石缝里或洞穴,有时候也会偷懒把大型啮齿类动物(如旱獭)的弃洞作窝。由于其外形,兔狲一度被列入猫属。甚至,因它那相对较肥的脸庞,一度被认为是波斯猫品种的祖先。粗短的四肢、肥壮的身材、多肉的臀部,以及又厚又长的毛使兔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26日,霍尔果斯口岸张某牵来了一条犬,品种:拳狮,年龄:6月龄,体重约10公斤,来我站求诊。畜主诉:犬已发病7天,开始鼻梁、颊部、耳根及腋下,后扩散至全身。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消瘦,奇痒,犬不停的用嘴啃咬和爪子挠痒。  相似文献   
4.
羊口炎又名口疮,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包括舌炎、腭炎和齿龈炎.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尤以羊多发,羔羊多见. 症状:病羊食欲减少或拒食,口流灰白色恶臭黏液,颊部、齿龈、舌、咽等处发生假膜性炎症,或糜烂坏死溃疡,舌、齿龈易出血,颌下淋巴结及唾液腺呈轻度肿胀.有时体温升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曾遇到一马,因笼头铁器在颊部离口角3 cm处造成戳伤,感染溃烂而形成洞漏痈,一般外科处理和消炎针注射均未取得实效,日久不愈。后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三剂而愈,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主诉:洞漏痈形成半月有余,饮食水草时均有流出,虽然每天都进行消炎和清洗伤口,但不见好转。主症:在颊部离口角3 cm处有一无名指粗细的洞漏疡,与口内相通,溃疡面上饲草料与稠脓混合。患畜形体瘦弱,精神尚可,舌稍红苔、薄  相似文献   
6.
哺乳仔猪面颊部咬伤,是我地养猪户在培育仔猪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外伤。据枣庄市山亭区畜牧中心的调查,100窝1085头仔猪,其中面颊部被咬伤的就多达136头。仔猪被咬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与护理,常会感染、化脓,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7.
用鲜生姜洗净后榨汁,取姜汁50 g,再取与姜汁等量的麻油,两者混合后加入15 g蜂蜜拌匀,擦拭头痛的部位,每日2~3次.牙痛时,将磨碎的生姜和少许面粉、麻油、蜂蜜混合成软面团,贴在牙痛侧的面颊部位,对于治疗牙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犬上颌臼齿瘘管是指上颌臼齿齿周和根尖周脓肿,造成齿根、内眼角下方的脸颊部或鼻窦部出现瘘管。本院接诊的数例病例中,有1例较为典型,由于及时确诊,治疗合理,病犬较快康复。1临床检查患犬,8岁、雌性、西施犬,体重6.6kg,体形适中,右眼内眼角下方皮肤破损,有创液渗出,触诊皮下组织损伤范围较大。口腔流涎,食欲减退。口腔检查,发现右上臼齿表面中间线至牙龈有一层黄灰色牙垢,牙龈色泽无异,臼齿略有松动。麻醉后用探针检查脸部创伤,发现创口宽10mm,较深,形成一个瘘管。2 X光检查将泛影葡胺造影剂注入瘘管,X光摄片显示,瘘管直达上颌臼齿,确诊为…  相似文献   
9.
刘成武  许文洋  杨敏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14):97-99+139-140
1只7岁雄性拉萨犬因面颊部有个小肿物而就诊,采用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方法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患犬面颊部肿物为基底细胞瘤,发展到T2期,未出现区域淋巴结或远端转移。对患犬进行手术切除面颊部肿瘤,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术后该犬恢复良好,出院后1,3,6个月回访,未见复发。说明犬基底细胞瘤如果早发现、早诊断,经过根治性手术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相似文献   
10.
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当温度低于10℃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因此预防冻疮的发生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