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0篇
农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香根草、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4年连续的定点、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保水能力在第3年后达到或超过次生植被的保水能力;香根草生物埂第2年后保水能力超过紫穗槐生物埂,第3年后无土壤侵蚀发生;紫穗槐 生物埂第2年即无土壤侵蚀发生;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降低土壤坡度的作用非常明显;种植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后,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技术适宜在黔中乃至全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adaptation of salt tolerance in Suaeda fruticosa at various phenological stage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soil salinity of the selected districts via determining ion accumulation, growth response, osmolyte accumulation,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in the selected districts was used with plots sized 6 m × 9 m2, having 5 rows that were 2 m long and 30 cm apart, in triplicate. Suaeda fruticosa maintained its chlorophyll a/b ratio even at the great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rhizospheric soil at Peshawar, which is indicative of its better adaptability. For Suaeda fruticosa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the species collected from District Peshawar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ntents of sugar, proline, and protein as compared to the species collected from other districts, whereas superoxide dismutase, peroxidase, and carotenoid content was maximum for the species collected from District Mardan.  相似文献   
3.
4.
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特征、种间关系及分布格局的分析 ,结果表明 :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相对重要值为 10 4 .2 8% ,频度为 92 .0 0 % ,为主要优势种 ;群落内种间关系关联性不强 ,分布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而独立地分享环境资源 ,种群间相互影响小 ;经各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 ,祁连山浅山区大多数种群呈聚集分布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4 香豆酸 :CoA连接酶 (4CL)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酶 .该文利用简并寡核苷酸PCR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法直接获得了紫穗槐 4CLAcDNA全长序列 ,避免了复杂的构建、筛选cDNA文库的过程 .先用简并PCR得到了 4CLA1片段 ,又据此片段设计反向嵌套引物 ,用RACE方法获得未知的 5′和 3′端序列 .所获得的全长 4CLAcDNA ,编码 5 4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4CLA是典型的 4CL蛋白 ,含有预计的AMP binding位点、催化反应区和保守的Cys .  相似文献   
6.
金露梅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又称为金老梅、金蜡梅,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 L.)落叶灌木,因花黄色、似梅而得名[1].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灌木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以紫穗槐和胡枝子两种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生长空间的研究方法,以放置不同形状的木板在盆内模拟不同喀斯特异质空间条件(孔隙型、圆形裂缝型、条形裂缝型和孔隙+岩石阻挡型),研究了异质空间条件下两种灌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异质空间条件下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各项指标均高于均质空间,异质空间条件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植物受异质空间的影响程度不同,胡枝子在异质空间下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均质空间。不同异质空间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均在孔隙型和圆形裂缝型两种空间条件下最为发达。(2)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受异质空间影响。在异质空间下两种树种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集中分布在土层深度5—10 cm和15—20 cm范围内,水平分布均集中分布在距植株中心0—3 cm内。紫穗槐根系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受异质空间具体形状影响较大,孔隙型空间和圆形裂缝型空间对其水平分布影响较为显著。(3)两种灌木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不同,紫穗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寻找更多空间,而胡枝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占据有限空间。综上,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生长受空间影响,两种灌木根系对生长空间适应策略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对沙地樟子松、紫穗槐苗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水势、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樟子松和紫穗槐水势均呈递减的趋势。樟子松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有所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分别为0.50、0.16、0.66 mg·g-1。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减低,严重水分胁迫时,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最低,分别比正常水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下降了1.61、0.35、1.96 mg·g-1;樟子松和紫穗槐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性比紫穗槐强。  相似文献   
9.
4种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室内栽培的方法,测定了紫穗槐在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中的发芽、生长情况。[结果]不同土壤中紫穗槐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现依次为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主根生长最好的是森林土。森林土的侧根生长最好,山坡土次之,然后是黏土和沙土。下胚轴在森林土的生长最好,在沙土的生长最差。沙土和黏土中紫穗槐根的生物量最好,并在第12天的时候开始就明显高于其他土壤。4种土壤中的下胚轴生物量都差不多,以森林土的较高,而山坡土的积累的干重较多。叶的干重以沙地的最高。[结论]紫穗槐在沙土中的发芽率最高,在森林土中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从紫穗槐叶和茎中提取得到 4种成分 :6a、 12a -脱氢 -α -灰叶酚 ,6a、 12a -脱氢 -鱼藤素 ,(± ) -灰叶素 ,(- ) - 6 -羟基 - 6a、 12a -脱氢 -灰叶酚 ,依次按 1:2 5 4:4 18:2 5 4的比例 ,配制成浓度 0 2 %的乳液 ,对大皱腮金龟甲成虫具有协同胃毒和麻醉作用 ,在室内表现为可逆形式 ,经反复麻醉后 ,害虫终因机能衰竭无力再行取食而死亡。在野外害虫连续取食一定量毒叶可一次死亡 ,此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