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证实国内临床分离的动物源链球菌菌株中是否存在与红霉素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选取含有mefA基因和ermB基因和不含mefA/ermB基因的链球菌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菌株,在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采用棋盘法分析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分离株的膜蛋白图谱.结果显示:CCCP可对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产生影响,可增强其对红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性,但不影响其对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含有ermB基因、不含mefA/ermB基因的耐药菌,对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不受CCCP的影响.菌株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与其他菌株的膜蛋白图谱差异较大,其膜蛋白条带多而深浓,在45 000处有明显的条带,其他菌株无该条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膜主动外排的相关蛋白.本试验结果佐证了在链球菌内存在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  相似文献   
2.
外输泵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金葡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和3株临床分离金葡球菌进行环丙沙星(CPLX)耐药性诱导,并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改良间一氯苯腙羰基氰化物(CCCP)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耐药性诱导菌株及其母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情况。CCCP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各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入量,确证了金葡球菌中外输泵介导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存在。达到稳态浓度后,耐药性较强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摄入量低于耐药性较弱或标准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3.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测和证实主动外排系统(外输泵)在细菌多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用四环素和水扬酸钠对大肠杆菌质控株进行了体外人工诱导,筛选出多重耐药株,再用能量抑制剂CCCP(Carbongl cyanide m-chloropheyhydrazone)时耐药株和质控株进行了环丙沙星摄取抑制试验。结果:在耐药株,其菌体内环丙沙星稳态浓度明显低于质控株;多重耐药株在有CCCP存在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而无CCCP的抑制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递增缓慢;在质控株,不论有无CCCP存在,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且保持较耐药株明显高的水平。结论:体外诱导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主要依赖于菌体外输泵的激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