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0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1364篇
林业   421篇
农学   1036篇
基础科学   249篇
  517篇
综合类   4246篇
农作物   1339篇
水产渔业   561篇
畜牧兽医   3057篇
园艺   453篇
植物保护   26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The prognosis of liver cancer was inferior among tumors. New medicine treatments are urgently needed. In this study, a novel exopolysaccharide EPS364 was purified from Vibrio alginolyticus 364,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a deep-sea cold see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Further research showed that EPS364 consisted of mannose, glucosamine, gluconic acid, galactosamine and arabinose with a molar ratio of 5:9:3.4:0.5:0.8.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EPS364 was 14.8 kDa. Our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EPS364 was a β-linked and phosphorylated polysaccharide. Notably, EPS364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inducing apoptosis, dissip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and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Huh7.5 liver cancer cells. Proteomic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EPS364 inhibited cancer cell growth and adhesion via targeting the FGF19-FGFR4 signaling pathwa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PS364 is a promising antitumor agent for pharmacotherapy.  相似文献   
3.
面向养殖水体,传统光谱法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检测模型构建的基础:源域(现有样本库)与目标域(检测地水体)间光谱数据独立同分布。但是当源域与目标域分布间存在差异时,由源域得到的低误差模型常在目标域上表现下滑。针对该问题,提出面向UV Vis光谱的域对抗训练网络(DAUVwpNet),将分布不同的源域和目标域数据映射至相同分布的特征空间中,使其在该空间的分布距离尽可能接近,从而在特征空间中对源域训练的目标函数也可以迁移至目标域上,以降低模型在目标域的误差。试验表明:面向同一批测试数据,DAUVwpNet的预测误差为0.78,要低于传统模型的预测误差(0.85);DAUVwpNet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系数为0.95,要高于传统模型的相关系数(0.89)。表明了该网络能够较好对齐两域特征空间数据分布,降低因分布差异带来的COD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过氧化氢刺激lager型啤酒酵母,Tadpoling法筛选细胞活力恢复较快突变菌,根据各菌株线粒体膜电位、胞内氧自由基(ROS)水平筛选获得4株活性较高菌株。比较突变菌与原始菌传代发酵性能、胞内ROS、活力指标及每一代细胞死亡率水平,最终获得一株抗氧化能力提高且活力稳定性较高啤酒酵母菌株。分析验证突变菌线粒体DNA修复相关基因MHR1发现,该基因发生部分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体细胞克隆荷斯坦奶牛出生后死亡的原因,对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和自然繁殖的荷斯坦公犊的主要组织器官进行比较。通过解剖和石蜡切片-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技术,对主要的组织器官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肺部结构清晰;肝脏的肝细胞明显肿大,出现脂肪轻度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心肌的肌纤维间空隙增大;骨骼肌纤维间隙明显,空泡变性,这可能导致该克隆牛犊肌肉无力并功能不全;淋巴结皮髓质界限不分明,淋巴小结细胞较稀疏,生发中心不明显,淋巴窦细胞较少;脾脏内红细胞较少,这说明该克隆牛的造血功能可能不完善;胸腺的皮质部分和髓质部分界限不明显,嗜酸性胸腺小体不易辨认,可能发育不全。该克隆公牛免疫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现象较严重,这有可能是其出生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8.
以单猪屎豆碱(MO)、槲皮素(QU)和环磷酰胺(CY)为参照,观察了狗舌草600mL/L乙醇提取物(EX)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细胞体外试验的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检查了EX对L1210细胞各周期相的影响,探讨EX对L1210细胞的分化机理。结果发现,EX能够使L1210细胞向淋巴细胞方向发展;经EX作用24h后,L1210细胞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EX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G1期的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9.
黄鳝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由 4层组成。但食管上皮为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复层上皮 ,除胃体部外 ,其余器官内均缺腺体。本研究还显示了各器官连接部的结构变化。上述器官内均有散在分布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表明黄鳝消化道还是一个主要的内分泌器官  相似文献   
10.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