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1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高蛋白料精等量替代鱼粉饲喂肥育猪 ,其结果在 42d试验期内高蛋白料精组头均增重 19.0 6kg ,比鱼粉组多增重 2 .12kg ,增重率提高 12 .5 2 %,头均多增收益 2 1.2 1元 ,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对育肥猪舍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0月-2015年8月,以北京昌平某猪场3栋育肥猪舍为例,在猪舍内外设置监测点,对猪舍内外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PM2.5)、≤10μm的颗粒物(PM10)和≤100μm的颗粒物(TSP)浓度进行周年监测,并将舍外监测数据与昌平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浓度对育肥猪舍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舍内外PM2.5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245μgm-3和11~372μgm-3,PM10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13~1182μgm-3和25~444μgm-3,TSP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4~4396μgm-3和31~742μgm-3。育肥猪舍内PM10和TSP浓度远高于猪舍外,说明育肥猪舍内PM2.5浓度受大气环境的影响,而育肥猪舍内粒径大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源于养殖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安格斯牛和昭通牛的杂交效果,进行了安昭牛F1代和昭通牛的短期育肥研究.结果表明:安昭牛和昭通牛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分别为1.179 kg、53.72%、45.11%、86.35 cm2和0.849 kg、48.83%、39.84%、55.65 cm2,安昭牛均极显著高于昭通牛(P<0.01),胴体脂肪覆盖率分别为82.98%和69.98%,安昭牛优于昭通牛(P<0.05);而安昭牛肉蛋白质含量20.6%,极显著低于昭通牛的23.65%(P<0.01),脂肪含量26.3%显著高于昭通牛的7.85%(P<0.05),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6.43 mg/100mg、83.06 mg/100mg和38.47 mg/100mg、36.38 mg/100mg,安昭牛亦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昭通牛.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面结构育肥猪舍的恶臭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冷、暖季节下生物发酵床、水泥实心、全缝隙3种不同地面结构的机械通风育肥猪舍的恶臭浓度、排放系数及地面结构、舍内温湿度、猪体重对恶臭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猪舍的恶臭浓度与舍内温度、猪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恶臭浓度与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1);地面结构不同,恶臭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物发酵床猪舍有助于恶臭减排,恶臭浓度最低,水泥实心地面猪舍的恶臭浓度最高,全缝隙地面猪舍的恶臭浓度居中;生物发酵床、全缝隙、水泥实心地面育肥猪舍的恶臭排放系数分别为(3.39±3.33)、(3.70±1.31)、(4.33±2.39) OU/(m2·s).  相似文献   
5.
半胱胺对育肥后期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 12 0头育肥后期杜× (长×梅 )去势三元杂交商品猪均分为 3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组Ⅰ )、基础日粮 + 30 0mg·kg-1半胱胺 (组Ⅱ )、基础日粮 + 6 0 0mg·kg-1半胱胺 (组Ⅲ )。结果表明 ,组Ⅲ胴体瘦肉率比组Ⅰ和组Ⅱ分别高 1 5 2和 1 77个百分点 ,胴体中骨骼比率高 1 5 6和 0 5 3个百分点 ,脂肪比率低 2 6 5和 2 6 9个百分点 ,6和 7肋膘厚降低 0 5 9和 0 2 9cm ,差异均显著 (P <0 0 5 )。饲料中添加半胱胺可改善肉色 ,而肌肉PH1值、嫩度、肌内脂和系水力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提示 :在育肥后期猪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提高胴体瘦肉率和骨骼比率 ,降低脂肪比率 ,改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6.
石灰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通过采用石灰(L)、泥炭(P)、猪粪(M)、石灰 泥炭(LP)、石灰 猪粪(LM)等处理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污染田进行改良的田问定位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处理石灰、石灰 泥炭和石灰 猪粪对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大部分处理能抑制水稻、花生对Cd、Pb的吸收,糙米中Pb的含量在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说明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12头育肥猪随机地分为7组,在1~6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以下抗热应激添加剂:γ-氨基丁酸0.004%、γ-氨基丁酸0.008%、γ-氨基丁酸0.004%+巴氯芬0.001%、巴氯芬0.001%、γ-氨基丁酸0.004%+巴氯芬0.001%+维生素C(Vc)0.01%、微生态制剂0.05%,第7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第3、5、6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18%、18%(P0.05)。无论哪一种添加剂,都可提高猪的采食量,但根据料肉比的结果,以第5组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皆可使猪消化道内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使饲料中蛋白质、钙和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血清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明显升高(P0.05),第4组的球蛋白含量和第6组的葡萄糖含量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血清学指标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最佳的抗热应激和促生长饲料添加剂为γ-氨基丁酸+巴氯芬+Vc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国外生猪市场价格对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机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对美国、欧盟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和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波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Johansen检验和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对中国、欧盟和美国的猪肉市场进行检验发现,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与欧盟、美国生猪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美国、欧盟生猪市场之间存在着一个内在的、相互影响的价格均衡调节机制,预示着中国的养猪户与美国、欧盟的生猪生产者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竞争环境。为了确保我国广大生猪养殖散养户的效益,建议在创建生猪市场价格预警体系时,我国应重点考虑国外生猪市场价格对我国生猪市场价格的影响。为维护生猪价格的稳定,建立中、美、欧盟3国(地区)共同的生猪市场信息交流、价格预警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本文运用河南养殖主体调研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生猪价格波动背景下养殖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养殖主体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约束下进行"有限理性决策",在盈利前景和亏损前景下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具有非对称特征;2)在盈利前景下,养猪专业化程度对养殖决策行为有负向影响,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3)在亏损前景下,经济状况、是否参加生猪养殖保险、获取生猪价格信息难易程度对养殖决策行为有负向影响,风险偏好、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平抑"猪周期",关键在于养殖主体在价格波动背景下决策行为的选择,因此,提升养猪组织化程度、开发多元化生猪养殖保险产品、完善生猪交易信息化服务平台、调整生猪产业政策体系,有助于提高养殖主体决策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曼奎斯特指数和倍差法分析中国2001—2016年生猪补贴政策实施前后的生猪养殖效率,旨在科学地对中国生猪补贴政策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该时间段,中国大规模和中规模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率总体上略有增长,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下降明显;生猪养殖规模不同,其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也有所差异;大、中规模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波动幅度并不大,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波动幅度大,且两者都呈现出同步变化趋势;生猪补贴政策整体上降低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饲料等要素投入的多少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率影响差异显著,表现为投入越多,生猪养殖规模效率越大。地域GDP越高,大规模和中规模生猪的养殖规模效率也会越大,而且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畜牧标准化养殖补贴政策降低了大规模和中规模生猪养殖的规模效率。由此可知,中国生猪养殖规模效率的提升并不能过多地依赖于生猪补贴政策,而应该更多地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