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IM: To study effects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signal transduction on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TIMP-3) in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 METHODS: Expression of uPAR, MMP-2 and TIMP-3 in GCT tissue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44) in uPA/uPAR signal pathway in cultured GCT cells was detect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TIMP-3 in cultured cells after treatment with uPA-ATF or anti-uPAR antibody was also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1)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 was positive on the cell membrane and in cytoplasm of some mononuclear stromal cells (MSCs) and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MGCs); 2) MMP-2 was positive in the cytoplasm and on the cell membrane of almost all of MSCs and some of MGCs. The polar distribution of MMP-2 in the cytoplasm of MGCs was especially obvious; 3) The expression of TIMP-3 of some MSCs and MGCs in GCT was much lower than MMP-2. The positive signal also showed a prominent polarity; 4) After treatment with uPA-ATF,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p44 in GCT cultured cell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ddition of anti-uPAR antibody in the cells remarkably down-regul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p44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uggesting that uPA-ATF participates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is reaction can be inhibited by anti-uPAR antibody; 5) uPA-ATF cell signal pathway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MP-2 and TIMP-3, while anti-uPAR antibody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TIMP-3.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uPA-ATF directly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TIMP-3 by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MMP-2 and TIMP-3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ocal osteolysis of GCT.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放归计划框架与操作程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IUCN/RSG关于物种放归的标准,借鉴麋鹿、普氏野马和扬子鳄等物种放归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大熊猫放归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即:足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适宜栖息地的选择;充足的释放动物种源;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有效的工作小组的分析和综合,从潜在的栖息地的评估和选择,到小规模的释放试验性项目,长期监测,发展到正式放归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3.
野外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一只野外放归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其圈养双胞胎兄弟的肠道菌群进行了比较。从放归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17种肠道菌,优势菌群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优势菌群的种类未发生改变,但是肠球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研究发现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乳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不大;而圈养大熊猫三种优势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都不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致动器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Terfenol-D作为微致动器主要材料,采用弹簧对GMM棒施加一定的预压力以获得较大的磁致伸缩应变,采用偏置磁场消除GMM棒的倍频现象并使之工作在线性段,对磁路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针对电磁线圈工作发热及涡流损耗引起的GMM棒温升,采取了强制水冷方法并专门设计了一个恒温冷却系统用以消除材料的热变形对致动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磁致伸缩转换器的流体控制阀及其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在流体控制阀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使用GMA时要解决的热补偿、微位移放大和非线性控制等几项关键技术。提出了两种基于GMA的两级电液伺服阀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动技术的发展,电-气比例/伺服技术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现有电-气比例/伺服控制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叙述,结合新型驱动方法阐述了未来电-气比例/伺服控制元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输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结构及其内部磁路的设计方法,对采用国产材料研制的驱动器的位移及力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具有理想的动态和静态输出精度和输出范围,可以用于精密设备的低频主动隔振平台中。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16只波本杂F1代羔羊,按体重、性别、日龄配对分成2组,在基础饲料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饲喂高丹草(乐食),对照组饲喂皇竹草。通过30天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113 g)略优于对照组(109 g),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认为,高丹草饲养羔羊的效果与皇竹草相近。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野化培训圈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大熊猫野化培训圈主要为野核桃、红肤杨、华西枫杨、连香树、扇叶槭、五裂槭、大翅色木槭、长序稠李、槐树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1种,分属39科,58属,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63种,单子叶植物5种;且以槭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分。占组成植物总数的40.8%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57.5%和46.55%。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茅植物占优势,达56.34%,反映出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特点,这与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相似。根据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将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群落共划分为连香树-拐棍竹-黑鳞耳蕨群落、野核桃-短锥玉山竹群落、野核桃-拐棍竹-艾蒿群落和野核桃-薄叶鼠李-小鳞苔草群落等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提高粳型巨胚稻种子发芽率方法,给粳型巨胚稻育秧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采用PEG-6000对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种子进行不同方式浸种.结果表明,采用清水引发PEG液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方法降低了种子的活力,不利于种子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发芽率降低,开始发芽的时间延后,群体发芽所需的时间延长;采用PEG引发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方法在PEG质量浓度15%以下时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干15%反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