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为试验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9、12、16、21胚龄(E9 d、E12 d、E16 d、E21 d)和出雏后7日龄(7 d)时胸肌和腿肌中IGF1R 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与肌肉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21胚龄时,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胸肌质量都出现了显著降低,腿肌质量持续增长。花山麻鸡胸肌IGF1R mRNA表达呈前高后低趋势,9胚龄时表达量最高,之后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出雏后7日龄时表达量再次下降;清远麻鸡在胸肌中的表达则呈“波浪形”,9胚龄和16胚龄表达量升高,其他日龄表达量显著降低。腿肌中,花山麻鸡IGF1R mRNA表达量在16胚龄之后显著降低;清远麻鸡腿肌IGF1R mRNA表达呈依次递减模式,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个时间点胸肌和腿肌IGF1R mRNA表达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骨骼肌IGF1R mRNA表达与胸肌、腿肌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生长发育早期不同品种鸡胸肌和腿肌IGF1R基因表达发育变化趋势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IGF1R基因在鸡肌肉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A 60‐day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0, 100, 200, 400 and 600 mg/kg)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on growth, protease activity of foregut, the morphology of foregut villi and related genes mRNA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e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romote common carp growth, and the optimal dosage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s 200–333 mg/kg in the common carp feed. The protease activity of 200 and 400 mg/kg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nd other groups (p < 0.05). The foregut villus height with 100, 200 and 400 mg/kg antimicrobial peptid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rypt depth of 200 and 400 mg/kg antimicrobial peptid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atio of villus height and crypt depth of 100, 200 and 400 mg/kg antimicrobial peptid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atio with 600 mg/k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GF‐I gene expression level of 200 mg/kg and 400 mg/kg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00 mg/kg group (p < 0.05). The IL‐1β gene expression level of 100 mg/kg and 200 mg/kg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up‐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immune related genes in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ed common carp.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GF‐I mRNA and IL‐1β mRN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GR. IL‐1β mRNA and FCR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ed. It indicated that growth and immune gene common regulated the growth of the carp under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tervention. In conclusion, antimicrobial peptides can improve growth and related genes mRNA expression in the common carp. Further studies using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 or immunologic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conclude tha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re beneficial in common carp.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饲料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生长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T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97,第二组(T2)以花生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02,其他3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n-3/n-6比值分别为0.46(T3)、1.09(T4)和1.53(T5)。10周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鱼体的生长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及不同部位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3/n-6对鱼体的脏体比(VSI)、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I)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随n-3/n-6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n-3/n-6比值等于1.09时,WGR达到峰值,为218.53%±24.32%。T2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随着n-3/n-6比值增大GH含量逐渐降低。背部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gh、ghr、igf-1和myod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igf-1r为先降后升,mstn无显著差异。红肌中gh、myod含量逐渐降低,ghr、mstn不存在显著差异,igf-1与背部肌肉相似,先升后降,igf-1r先降后升。腹部肌肉中gh、ghr和igf-1表达情况与背部肌肉一致,igf-1r和myod的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T2组和T4组背部肌肉肌纤维数目存在显著差异,且T4组肌纤维较T2组粗。研究表明,n-3/n-6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的WGR,且不同比例的n-3/n-6水平会影响血清GH的含量,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GH/IGF轴生长相关基因的水平也受饲料中n-3/n-6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IGF1基因在罗非鱼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罗非鱼的分子选育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跟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不同生长阶段(0、20、40、60、80、125、145、165、185、205天)肝脏和肌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实验鱼的体重增长过程可以分为快速生长期和平稳期。在快速生长期时,肝脏IGF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平稳期时较低,肝脏中IGF1基因表达情况与体重增长趋势基本吻合。肌肉中IGF1基因mRNA含量要低得多,而且表达模式与肝脏IGF1基因不相同。研究结果提示:IGF1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和组织特异性。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罗非鱼体重增长趋势一致。肌肉中IGF1表达模式与肝脏中不同,提示肌肉中IGF1的分泌和作用有其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鲮肝脏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克隆至质粒PUGm-T。测定该基因序列,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克隆的鲮IGF-IcDNA编码序列包括信号肽、B、C、A、D和E6个区域,共161个氨基酸残基。与鲤IGF-I比较,信号肽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比鲤少17个,成熟肽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和100%,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鲮IGF-I序列属于IGF-I Ea-2亚型。  相似文献   
6.
IGFBP-1的生理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FBPs(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在IGF(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中共有6种形式的IGFBPs,分别为IGFBP-1~IGFBP-6,它们与配体IGFs具有高度的亲和性,能够调节IGFs与IGF-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这为IGF信号通路的调节提供了灵活的方式。其中,IGFBP-1是IGF结合蛋白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和鉴定的成员,一些分解代谢胁迫条件会诱导IGFBP-1 mRNA的高量表达。近年来体内的研究表明IGFBP-1被喻为是限制IGF信号系统功能的"分子开关"。在胁迫条件出现时,IGFBP-1通过限制能量的使用,将生命过程由高耗能的生长发育状态切换到仅能满足生物体生存的基本的低耗能状态。本文就近年来在哺乳类和鱼类模型中IGFBP-1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126头纯种南阳黄牛为研究材料,利用PCR-RFLPs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牛在该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丰富。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和B,频率分别为0.6865和0.3135,A等位基因在群体中是优势等位基因;BB型个体的6、12、18、24月龄体斜长和胸围,12、18和24月龄的坐骨端宽,初生、6月龄和24月龄体重等体征性状显著地优于AA型;6月龄体斜长、12月龄的胸围、18月龄和24月龄坐骨端宽也显著优于杂合型。初步推断JGF2基因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选择标记,可为南阳牛肉用型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昆明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并研究其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规律,为工作犬体型及生长发育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昆明犬IGF2基因CDS区,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昆明犬IGF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2基因在2.5月龄昆明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大腿内侧肌肉和不同年龄段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昆明犬IGF2基因CDS区全长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昆明犬IGF2基因与赤狐的遗传距离最近,与鸡的遗传距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IGF2蛋白分子质量为26.46 ku,理论等电点为9.61,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亲水性非分泌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47.8%)和线粒体(17.4%),存在23个磷酸化位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IGF2基因在2.5月龄昆明犬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肾脏、肺脏及肌肉组织(P<0.01);仔犬期(2.5月龄)肝脏中的IGF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幼犬期(6月龄)、青年期(1岁)及成年期(1.7和2.5岁)(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昆明犬IGF2基因,并发现IGF2在多个组织广泛表达,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可为深入探讨昆明犬IGF2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特色的地方种质资源,藏猪对高海拔、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前期研究发现藏猪的IGF2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在其内含子上有1段274 bp的缺失,且该缺失为藏猪独有的变异,关于IGF2R是否参与藏猪对低氧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调节的相关研究尚未报道。为了建立IGF2R基因274 bp修饰的猪细胞系,研究IGF2R基因对藏猪低氧耐受特性的影响,通过CRISPR/Cas9技术建立基因修饰PK-15细胞系,并通过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等方法鉴定其分子特征,随后分别利用CCK-8和RT-qPCR 、Western-blot对基因修饰细胞进行活力和凋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已成功构建IGF2R基因274 bp修饰的猪细胞系,IGF2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 < 0.01)。基因修饰细胞活力在72 h时极显著上升(P < 0.01),并且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9)和BCL-2关联 X (BCL2-associated X,BAX) 蛋白的水平显著下调(P < 0.05),并且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的mRNA水平极显著上升(P < 0.01)。成功构建了IGF2R基因精确修饰的PK-15细胞系,并初步进行了功能研究,为研究IGF2R基因功能提供细胞模型,并为后续基因编辑猪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绵羊及其胎儿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胆酸负荷对妊娠后期母体和胎儿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及其代谢物水平的影响。将7只确知妊娠时间的绵羊分为试验组5只和对照组2只,试验前装置颈静脉瘘,在妊娠90h和104d2闪给试验组静脉灌注胆酸盐1.1mg/kg,给对照组静脉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妊娠120d时手术安装胎儿后肢胫前动脉血管瘘。每天采胎儿和母体的血样,分离血浆,测定血浆IGF-2和主要代谢物水平。同时测定胎儿出生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组母羊IGF-2水平低于对照组,相反其胎儿IGF-2水平却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母羊的总蛋白和乳酸水平分别比对照组35.64%;(3)试验组胎儿出生重比对照组小29.00%,胎龄短7.50d。因此认为,胆酸重复灌注可引起妊娠绵羊早产和胎儿出生重降低,而这可能与IGF-2和主要代谢物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