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评估螽斯防治饵剂应用蚕场后的生态风险,在蚕场鸟类、鼠类对其取食观察基础上,选取大白鼠为研究对象,室内以饵剂或取食饵剂死亡的螽斯进行喂养,初步评价饵剂对非靶标动物的毒杀风险;测定饵剂中乙酰甲胺磷在施用7d、14d、21d、28d后的土壤残留值,评价其滞留蚕场的残留风险。结果表明,饵剂对鸟类相对安全,而对鼠类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乙酰甲胺磷在土壤中易降解,在自然条件下,7d乙酰甲胺磷和代谢物甲胺磷残留量分别为0.022mg/kg和0.004mg/kg,14d后再未检出,其残留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李兆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8-29,34
运用解剖学方法研究了螽斯总科6科17属25种成虫的消化道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螽斯消化道形态在不同类群间具有显著差异,且分类级别越高,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柞蚕场害虫螽斯防治饵剂的有效贮存与保证其使用效果,在其营养成分中分别加入纳它霉素、双乙酸钠、山梨酸钾和尼泊金脂4种防腐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在半封闭与敞开情况下防腐剂类型及用量、贮存时间、含水量和含糖量诸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防腐效果的因素从主到次依次为时间、防腐剂浓度、防腐剂、含水量、含糖量;以使用浓度为0.36%的双乙酸钠在饵剂含水量16%、含糖量10%时防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