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是地方鸡遗传资源活体保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基因组CpG岛(CpG island,CGI)区DNA甲基化在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中的作用。分别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中各选取健康母鸡3只,即试验分2个组,每组3个重复,然后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检测分析两组个体性腺轴组织(包括卵巢和下丘脑)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并对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比较,其卵巢和下丘脑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低近交组间差异甲基化区域检测发现,下丘脑和卵巢中分别检测到5 948和4 593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中1 798和995个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基因组CpG岛区,分别注释到1 020和552个基因;下丘脑中,这些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在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调控等繁殖相关的GO条目,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脂肪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等19条KEGG信号通路(P<0.05);卵巢中,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于12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慢性骨髓白血病、流感A、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粘着连接等,一些与卵子发育和性激素分泌相关的信号通路也被富集到,如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GnRH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其中包含CDC27、ADCY8、AKT3等1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因此,本研究在狼山鸡高、低近交组间检测到了大量差异甲基化区域,并发现大量差异甲基化基因与繁殖性状相关,推测这些基因CpG岛区DNA甲基化可能在狼山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物种资源保护和家禽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近交对繁殖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保存的狼山鸡为素材,结合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组建高、低近交两个试验组,记录高、低近交组的繁殖性能数据。选取高、低近交组中正常个体各3只,采取卵巢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在高、低近交组中共获得差异转录本1 114个,其中783个基因获得注释,307个上调,476个下调。GO和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的生物合成、炎性反应、繁殖、生长、免疫系统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Pathway显著富集在叶酸的生物合成、卵母细胞成熟和代谢等生物学通路。功能分析发现,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如GGH、CPEB1、GNMT和PIWIL等)与繁殖功能相关。此外,还包括一些与应激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如APOC3、HSP70、CD38和LGMN等)。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狼山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相关的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为家禽特定性状近交衰退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血液蛋白质(酶)分析狼山鸡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陈国宏  张学余  谢芳 《中国家禽》2005,27(17):17-19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狼山鸡的6个血液蛋白质(酶)座位。结果表明:运铁蛋白(Tf)、碱性磷酸酶(Akp-1)、前白蛋白(Pa)、淀粉酶(Amy-1)、后白蛋白(po)和酯酶(Es-1)6个蛋白座位表现多态性,其平均杂合度为0.2949。分析表明,狼山鸡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遗传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鸡Mx蛋白第631位氨基酸变异与抗病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已经构建成功的中国狼山鸡Mx蛋白基因突变型pcDNA3.0-MMx和未突变型pcDNA3.0-Mx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鸡成纤维(CEF)细胞和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利用RT-PCR检测突变型MMx基因和未突变型Mx基因的表达,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重组蛋白抗新城疫病毒(ND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效果。【结果】诱变鸡Mx基因的表达重组蛋白可保护CEF细胞在孵育48 h内免受NDV的感染;转染突变型pcDNA3.0-MMx真核表达载体的NIH-3T3细胞在孵育60 h内亦未受到VSV的浸染;而转染未突变型pcDNA3.0-Mx真核表达载体的CEF和NIH-3T3细胞在24 h内均发生了病变。【结论】体外重组突变的Mx蛋白在单细胞水平上具有延缓NDV和VSV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古民居的保护离不开对其所处聚落的整体保护,合理利用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也是实现保护积极有效的途径,研究在此原则上提出对广西恭城朗山村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策略,通过划定村落的保护范围,控制建筑的高度,保护整治村落建筑,进行建筑引导从而达到保护古民居的目的。通过恢复部分古巷空间完善重点旅游区域,进行古民居的改造利用,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等方法,适度对古民居及村落进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狼山风景区湿地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狼山风景区湿地植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军山湿地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物种丰富,有一些珍稀物种,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如野大豆和榉树;还有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野生种,如野水芹、野生慈姑等。狼山与江边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原生态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功能退化,而军山有大片原生态的湿地,这对狼山和江边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有示范、借鉴和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狼山鸡-AA肉鸡嵌合体的制作及其转基因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Ⅰ:以狼山鸡为供体,AA肉鸡为受体,通过赤道开窗法制作了狼山鸡-AA肉鸡的嵌合体.共操作了108枚鸡蛋,孵化成活19只,孵化成活率17.6%.获得表型嵌合体鸡胚22枚,其中15只孵化成活,嵌合体率为13.9%.对2只嵌合体公鸡解剖发现,有1只的睾丸发育异常.PCR扩增禽类W染色体特异性的重复序列发现,2只嵌合体公鸡的性腺都嵌合了供体异性的细胞.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嵌合体制作方法制备转基因鸡是可行的.试验Ⅱ: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体外将外源pEGFP质粒转入到鸡X期胚胎细胞中,培养8 h开始有外源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12 h后获得了21.43%的转染效率.将转染后的鸡胚盘细胞移入到受体AA肉鸡的胚下腔,孵化6 d后在8个鸡胚中检测到有外源基因的存在,阳性率为40%(8/20).  相似文献   
8.
不同狼山鸡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被广泛采用的非线性生长模型对狼山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都能很好地对其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拟合度(R2)都在0.99以上,但Bertallanffy模型对狼山鸡的累计产蛋数拟合效果更佳,Bertallanffy模型拟合的拐点日龄和拐点产蛋数更为准确;进一步分析Bertallanffy模型拟合参数,发现狼山鸡的拐点产蛋数为66.142个,狼山鸡的拐点日龄275.412 d,在生产中可以运用该模型对狼山鸡的饲养日累计产蛋数进行估计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狼山鸡性腺轴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等表观遗传信息,试验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技术检测狼山鸡下丘脑和卵巢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分析两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及特异甲基化模式。结果表明,狼山鸡下丘脑和卵巢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分别为4.35%和3.48%,差异显著(P<0.05);下丘脑和卵巢中分别检测到6 150 000和10 320 000个甲基化胞嘧啶(mC)位点,其中mCG类型位点分别占69.99%和87.88%,下丘脑中非mCG位点占比约为卵巢中的2.5倍;与各染色体不同,两组织线粒体基因组中mCHH位点占比最高,其次是mCHG位点;卵巢基因组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极显著低于内含子和外显子区(P<0.01),极显著高于基因间区(P<0.01);下丘脑基因组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内含子和外显子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却显著高于基因间区(P<0.05);下丘脑基因组各功能元件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卵巢基因组(P<0.05;P<0.01)。综上,狼山鸡下丘脑和卵巢组织具有不同的DNA甲基化模式和特征,下丘脑中较高的非mCG位点比例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鸡卵巢和下丘脑基因组DNA甲基化对其繁殖性能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分析狼山鸡基因组选择信号,发掘狼山鸡重要种质特性基因。采用简化基因组RAD-seq测序鉴定狼山鸡及其他18个地方鸡种基因组SNP标记,构建系统进化树阐明狼山鸡的遗传结构,采用ZHp选择信号检测方法鉴定狼山鸡基因组受选择区域(基因)。结果显示,在狼山鸡中鉴定出320 874个SNPs。19个地方鸡种总体上聚为五大类,与品种形成历史和区域分布基本一致。狼山鸡16个常染色体上的46个区域受到选择作用(ZHp<-3.5),包含122个受选择基因,其中部分区域在遗传聚类同分支的安义瓦灰鸡(15个区域)、边鸡(14个区域)、大骨鸡(11个区域)和北京油鸡(13个区域)中也受到选择。GO分析结果显示,狼山鸡122个受选择基因显著富集在血细胞生成、转录调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骨化等生物学过程(P<0.05)。KEGG分析结果显示,狼山鸡122个受选择基因显著富集在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细胞质DNA传感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P<0.05)。选择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狼山鸡刺激响应、先天免疫、代谢、神经系发育等方面的塑造。研究结果可为狼山鸡品种评价、保护及利用提供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