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8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技术,但体细胞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却引起了世界轰动,充分显示了其重在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魏烨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83-8085,8110
生殖细胞从未成熟阶段发育到成熟阶段有2个主要的细胞命运决定:进行减数分裂时间的决定和分化为精子还是卵子的决定,这2个决定是密切偶联的。主要阐述了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以及减数分裂在生殖细胞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共架设红外相机46台进行兽类多样性研究。通过对拍摄结果筛选,其中55 856份记录可以鉴定出具体物种,有效探测总数1 128个(狍子、驼鹿、野猪、原麝、黑熊、紫貂、猞猁和花尾榛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物种为狍子(RAT=9.82),其次为野猪(RAI=8.59);食肉目中,猞猁(RAI=3.10)的相对多度指数最高,其次为紫貂(RAI=2.93);偶蹄目中,相对多度指数最低的为驼鹿(RAI=1.94)。  相似文献   
4.
EGF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周国利  朱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57-558,562
[目的]为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方法]对EGF的理化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进行阐述。[结果]EGF、IGF和TGF等生长因子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生长因子可大大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受精率,并对受精卵的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众多生长因子中研究的最多的就是EGF。EGF能够促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卵丘细胞扩散,调节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结论]对EGF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哺乳动物卵子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以及胎儿的发育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体外受精等技术和胚胎工程的发展提高可靠的保障。但对清楚了解EGF及其受体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且对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受精的作用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
回顾哺乳动物(牛、羊、猪、小鼠、大鼠、兔以及仓鼠等)腔前卵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探讨腔前卵泡研究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哺乳动物核移植供体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细胞类型、细胞年龄和细胞所处的周期时相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目前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有蹄类等哺乳动物的野外调查与监测研究,总结了大样方调查法的通用技术要点,包括调查样方的布设、样方中样线的设计、人员的组成、野外调查与记录、数据统计处理等,同时也对哺乳动物的大样方调查法和其他调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ground-dwelling vertebrates was monitored using tracks in sand plots for 10 consecutive years across three nearby study areas in south-eastern mainland Australia. Two areas were subject to intensive 1080 poison baiting for foxes, while one unbaited area acted as a control. At the two 1080 baited sites there was a demonstrable decline in the reporting rate of fox tracks, while that of feral cats also declined concomitantly. In contrast, the reporting rate of wild dog tracks did not change. At the unbaited site the reporting rate of wild dog tracks increased slightly, while that of foxes remained stable and that of feral cats declined slightly. Prevailing ecological theory would suggest that in systems where larger predators are reduced in activity or abundance, smaller predators should increase. This was not the case in our work. Instead, while the larger sized fox has decreased at baited sites, the smaller sized cat has declined at a regional scale, in all likelihood against a backdrop of long-term drought and diminished prey resources. Among the native omnivorous mammals that ordinarily fall prey to foxes, bandicoots, brushtail possums and lyrebirds increased in activity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diminishing fox activity, although these effects were not uniform at both baited sites. In contrast, at the study area where foxes were not baited, the activity of bandicoots, brushtail possums and lyrebirds either did not change or diminished. Trends in the activity levels of these animals, particularly bandicoots, may have been moderated in part by prevailing rainfall conditions. Otherwise, habitat complexity may also help regulate activity patterns. Land managers concerned with preserving and enhancing biodiversity need to not only focus on the baiting of introduced predators but also be mindful of habitat condition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阐述乳腺生物反应器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及应用现状,指出乳腺生物反应器将在生产新型牛奶和药用珍稀蛋白等方面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乳腺生物反应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