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7篇
  50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下水位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利用非称量测渗仪研究了梭梭、柠条等 10种沙区植物的蒸腾耗水特征。结果表明 ,各种植物 5a的总蒸腾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沙枣、花棒、沙木蓼、柠条、梭梭、白皮沙拐枣 ;随植物年龄增长 ,蒸腾系数有上升的趋势 ,而蒸散系数有下降的趋势 ;在民勤沙区 6~ 9月是主要蒸腾季节 ,该时段的蒸腾量占全年蒸腾量的80 %~ 90 % ;植物的蒸腾量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加 ,但增长幅度随物种不同而异。一般生长快的植物增长快 ,生长慢的植物增长慢。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数十年气象定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民勤荒漠区无霜期、春季低温、冻土层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平均终霜期为5月10日,初霜期为9月28日,50 a来终霜期有逐渐提前、初霜期有逐渐推后的趋势,但不同年份变异幅度增大;3-5月份地表平均最低温度、气温逐渐上升,≤0℃出现比率下降,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强度的降温天气时有发生;3月份冻土层的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近。30 a以来地表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气温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水是民勤绿洲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影响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可为绿洲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找出与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观测值相关性较好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主成分线性回归法确定地下水埋深观测值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并利用灰色预测法对影响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粮食产量和上游来水量)及地下水埋深进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的人口、粮食产量、上游来水量、GDP、蒸发量和大牲畜存栏量与地下水位变化密切相关;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地下水埋深的下降,且人口增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远大于粮食产量增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未来6年中,民勤绿洲人口和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上游来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地下水埋深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表层土壤防风蚀机理和效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室内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甘肃民勤绿洲区的免耕、少耕、秋翻和深松农田表层土壤进行风蚀测试,计算风蚀速率及输沙率,研究其风沙运动规律,分析各种耕作农田表层土壤防风蚀情况。[结果]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速率的影响与风速大小相关,风速较小时,不同耕作方式对风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当风速大于14 m/s后不同耕作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开始出现较明显差异;少耕、秋翻、深松等耕作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免耕耕作方式下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最低,风速越高,差距越大;风速、耕作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有极显著影响。[结论]免耕耕作能有效抵抗农田表层土壤的风蚀,大幅度减少输沙率,表现出极佳的抗风蚀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6—2014 年民勤荒漠植物4 个样区36 个样方调查数据,对该区沙蒿、梭梭、麻黄和白刺4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植物都是以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灌木层物种的变化不大,草本层物种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沙蒿群落、梭梭群落和白刺群落的略有增加,而麻黄群落略有减小;该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由于草本层的物种变化引起。了解和掌握民勤荒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对于推动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咸水膜下滴灌频率对土壤表层水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指导干旱区农业生产,利用地下咸水进行了膜下滴灌频率试验,设3种滴灌频率,即1次/24 h(T1)、1次/48 h(T2)和1次/72 h(T3),探讨了相同灌水量下不同滴灌频率对土壤表层水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T2处理浅层土壤含水率高于T1和T3处理0.5%~1.0%,且试验后期形成面积和深度均大于T1和T3处理的;(2)土壤电导率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呈增加趋势,T2处理土壤电导率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土壤返盐程度较小;(3)土壤p H值在试验中期增大,试验后期减小,表层土壤p H值达8.5左右;(4)土壤表层各盐分离子量在试验期间的增加程度远小于土壤结冻期;土壤表层重碳酸根离子量在试验后期超过120.0 mg/kg,土壤总碱度增大,土壤存在碱化趋势。因此,滴灌频率1次/48 h可为作物提供比较适宜的土壤表层水盐环境,可作为民勤绿洲咸水滴灌频率参考值;同时,使用咸水滴灌后,绿洲土壤存在明显碱化趋势,因此还需采取其他灌排措施减弱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的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的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的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 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 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 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相似文献   
8.
郭树江    王飞    张卫星  王方琳    韩福贵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41-46
对民勤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测定,研究不同荒漠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梭梭外,其他3种植物δ13C值生长初期(5月)>生长中后期(6-10月)。4 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种间差异在5-10月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沙拐枣>梭梭>柠条锦鸡儿>白刺。2)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受到物种、月份、物种×月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受物种的影响最大。3)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因其物种而异;影响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锦鸡儿叶片/同化枝δ13C值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  相似文献   
9.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保护民勤绿洲、防治荒漠化、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特别对防治沙尘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干旱、大风和沙尘暴、低温冻害、地下水位下降、林业有害生物、人为干扰活动等是影响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胁迫因素,由此提出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有以法治区、强化宣传、就地保护、水资源治理、科学研究、社区共管和加大投入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民勤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为区域生态用水与经济用水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降雨量少、植被退化、盖度降低等现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干旱区受破坏非完全覆盖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计算植被生态需水定额,扣除有效降雨后得到生态缺水定额,再结合遥感解译的不同类型植被的生态植被面积,获得植被生态需水量和生态缺水量。【结果】民勤县植被适宜和最小的生态需水量在枯水年分别为7 652.0万和4 045.3万m3,平水年分别为7 554.9万和3 994.0万m3,丰水年分别为6 546.3万和3 460.8万m3。植被适宜和最小的生态缺水量在枯水年分别为6 040.3万和2 433.7万m3,平水年分别为5 714.6万和2 153.8万m3,丰水年分别为4 220.4万和1 331.4万m3。【结论】利用FAO提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植被生长期各月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与利用热脉冲法所得结果差异较小,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干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