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棘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光棘豆种子无菌苗的胚轴和子叶诱导的愈伤组织建立起细胞悬浮系。由悬浮系分离出单细胞。单细胞在含有1~2mg/L 2,4—D的2/3MS培养基中采用振荡和静止两种方法培养。结果表明。振荡培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较高,所需时间较短。单细胞再生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分化出芽。幼苗转入含有IBA和IAA的1/2MS培养基中生根,成为完整的再生植株。在分化培养基中,只有瘤状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芽。并且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或KT)或6—BA与ZT结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棘豆属植物的危害性及其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棘豆属植物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与优良牧草竞争水肥、光照及空间,使草地植物学成分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抗逆性下降,草地退化加速,使用年限缩短,生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同时引起家畜中毒、繁殖性能减弱及育种改良难度增大。认为目前棘豆控制应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生态工程控制为基础,生物控制为中心,物理防治、科学管理及政策引导为辅助和补充手段,兼顾开发利用,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综合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奶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n=5)和对照组(n=5),分圈饲养,试验组羊按10 g/kg.d剂量饲喂冰川棘豆粉.试验前及试验后的第7、14、21、28、35、42 和4 9天各采血一次,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试验的第7天起持续升高;从试验的第14天起,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尿素氮(BU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第35~49 d,血清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从试验的第7天起,血清α-甘露糖苷糖(AMA)活性迅速降低,整个试验期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无明显变化.说明冰川棘豆对心、肝、肾、脑等器官有一定毒害作用, 冰川棘豆中含有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4.
棘豆属植物及其有毒成分的中毒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中的生物碱提取、分离和鉴定后,证实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通过对两组小白鼠分别饲添加棘豆属植物粉和生物碱的中毒实验,发现两组小白鼠都发生中毒,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变化基本相同,表明生物碱是棘豆属植物中主要毒性成分,实验除采用常规H.E染色外,还应用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较细致地观察了小白鼠束棘豆中毒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1-70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肝脏组织,检测机体SOD、GSH-Px、CAT和NOS活性及MDA、NEFA、·OH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而MDA、NEFA、·OH和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肝脏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家兔机体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影响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效果的因素.[结果]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其对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的MIC为6.3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0.8 mg/mL.生物碱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发生变化;高温使其抑菌活性消失;紫外照射对其稳定性没有影响.[结论]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8.
沈明华  莫重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73-2973,3095
[目的]为黄花棘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方法对青贮前后黄花棘豆的常规营养成分及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3个青贮组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均低于青贮前,而其灰分、粗纤维、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水分含量均高于青贮前。"棘防E号"青贮组Fe、Zn、Ca、Mn和Mg含量均高于青贮前,也高于直接青贮组和酶制剂青贮组,其中酶制剂青贮组Cu含量最高,均达到我国牛饲养标准和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奶牛、绵羊饲养标准要求的安全剂量。[结论]黄花棘豆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接近上等苜蓿干草,是1种潜在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9.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羊按 10 g/ ( kg· d)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干粉 ,定期采血 ,进行血液 RBC、Hb、PCV、WBC、白细胞分类记数和全血淋巴细胞空泡变性的测定 ,并计算 MCH、MCV、MCHC。结果表明 ,RBC、Hb、PCV、MCH、MCV、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中毒羊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抵抗力降低 ,贫血属小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 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别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