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 the energy costs associated with meal digestion and assimilation, is generally affected by body size and food composition. We assessed the postprandial metabolic response and calculated SDA in two size groups of the southern catfish (Silurus meridionalis), each fed one of two diets, high lipid or high carbohydrate, at a meal size of 4% the body mass. Using a continuous-flow respirometer, we determined 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at 2-h intervals until the postprandial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returned to the prefeeding level. None of the parameters (resting metabolic rate, Rpeak, factorial ratio, time-to-peak, duration, energy expended on SDA, or SDA coefficient)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et nor was there an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 and body mass. Rpeak and energy expended on SDA for the whole fish bod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arger fish than the smaller one in both dietary treatment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body size was found in mass specific values. Factorial ratio (range 3.41 to 3.60), peak time (range 9.6 to 12.7 h), SDA coefficient (range 9.36 to 10.36%), and SDA duration (range 62.0 to 71.0 h)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body size group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S. meridionalis the percentage of assimilated energy allocated to SDA may be independent of the body mass.  相似文献   
2.
南方鲇源豚鼠气单胞菌胞外产物活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南方鲇源豚鼠气单胞菌胞外产物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同时对胞外产物的细胞毒性和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方鲇源豚鼠气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脂酶、明胶酶和脲酶活性,但不具有淀粉酶和卵磷脂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肌肉注射感染发现,其对南方鲇有强致病性,其LD50为每千克鱼体重0.802 mg;注射后的南方鲇肌肉、心、肝、肾、脾、肠和胃等组织发生了严重组织病理变化,骨骼肌和心肌坏死断裂,炎症细胞浸润;肝脏严重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减少,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照周期下鲇幼鱼的日摄食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温(23±1)℃,研究了鲇幼鱼自然光照、持续光照(自然光或日光灯作光源)和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日摄食节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光照周期下,鲇幼鱼昼夜均有连续摄食特性,期间具有明显的摄食高峰(夜间)和低谷(白天),鲇幼鱼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持续黑暗与自然光照周期下的鲇幼鱼日摄食节律基本一致,持续光照与自然光照周期下的鲇幼鱼日摄食节律有所差异.研究证明,鲇幼鱼在3种光照周期下均属于典型的夜晚摄食类型;光照周期的改变对鲇幼鱼的日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鲶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是1995~1997年鲶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研究的总结,论述了♀♂鲶的鉴别指标,产卵习性与♀♂亲鱼分池培育,催情产卵和孵化,产卵行为与♀♂亲鱼个体大小搭配等鲶人工繁殖的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本试验共催情鲶2136组,获卵4537万粒,相对产卵数2.00~2.33万粒/kg,下塘鲶苗1887.39万尾,平均产卵率81.12%,受精率94.96%,孵率率85.4%,下塘率41.6%。  相似文献   
5.
野生乌鳢、鲶、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种野生鱼黄鳝、鲶、黄颡鱼和乌鳢肝脏和肌肉中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总脂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鱼,鲶肌肉的中性脂含量最小,极性脂含量最大;在4种鱼的脂肪酸组成中,肝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肌肉。4种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差异较大,而肝脏中的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为0.84左右,没有显著差异。4种鱼中,黄鳝除肝脏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乌鳢外,其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其它3种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较其它3种鱼小。与其它食品比较,4种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较大的C20:5n-3和C22:6n-3含量。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自残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怀头鲶仔稚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饲养密度、饥饿、光照周期、容器颜色、个体大小5种因素对其自残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饲养密度、饥饿、光照周期、个体大小对怀头鲶仔稚鱼自残行为影响显著,其中饥饿对其自残行为影响最大,24 h后自残死亡率最高可达70.0%;容器颜色对其影响不显著,投饵可以缓解仔稚鱼的死亡,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怀头鲶仔稚鱼自残行为,建议生产上适时下塘、及时投饵,并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钙、磷的适宜需要量,选取总能、钙、粗蛋白质、非植酸磷、赖氨酸5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各设6个水平,钙为0.50%~1.34%,非植酸磷为0.50%~1.00%,采用均匀设计法U*6(64)设计6种配合饲料,饲喂体质量为(170±5)g的黄河鲇幼鱼,分别记为A、B、C、D、E、F组,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结果表明:C组(钙0.56%、非植酸磷0.60%)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RNA/DNA最高,分别为84.83%、1.02%和2.98,肠、肝、胃中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53%、66.76%、51.52%;随着饲料中钙、非植酸磷含量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和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0%~0.53%。  相似文献   
8.
怀头鲶血液学常数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8 0尾怀头鲶为材料 ,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比积、白细胞分类计数值及各类血细胞大小值。按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 ,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进行估计。此外 ,对怀头鲶的血液指标与其他鱼类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阶段兰州鲇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兰州鲇(Silurus lanzhotaensis)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兰州鲇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阶段1[体重(51.9±6.0)g]>阶段2[体重(228.6±16.6)g]>阶段3[体重(448.9±26.5)g],且差异显著;淀粉酶活性: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阶段1>阶段2>阶段3,差算显著;脂肪酶活性大小为: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胃,但各阶段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兰州鲇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鲶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刚 《水产学报》1997,21(3):225-232
嘉陵江鲶的卵母细胞划分为6个时相。第Ⅱ时相卵母细腻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有滤泡膜的结缔组织膜,第Ⅳ时相卵终细腻具漏斗状和精孔及椭圆形的精孔细腻。嘉陵江鲶的成熟年龄大多为1龄。生殖期雌雄经为2:1。繁殖季节中雌鱼的成熟系数高达14.5%。对鲶进行人工催产,成功地获得了鲶的受精卵。鲶的受精卵圆形、绿色,膨大后其直径为.05-4.57mm。温度在27.5-31℃,幼鱼孵出需要29个小时30分钟。初孵仔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