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一类时滞微分系统解的渐近性态.在一些比已有文献通常附加的局部李普希兹条件更弱的条件下,证明了此系统的每个有界解趋于某平衡态.我们的结果推广了已有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时空特征及生态经济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状况能够为化肥减量增效、防治化肥损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该研究在分析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大田粮食作物对氮磷钾的养分要求,提出化肥施用生态经济合理性评价方法,并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生态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从1993到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强度从205.5 kg/hm~2增加到319.9 kg/hm~2,其中氮、磷、钾化肥的施用强度分别从133.8、48.0、23.7 kg/hm~2增加到162.6、84.2、73.2 kg/hm~2;总化肥及氮、磷、钾化肥施用生态经济适宜量分别从217.4、108.7、54.4、54.4 kg/hm~2增加到300.6、150.3、75.2、75.2 kg/hm~2;氮肥施用强度在1993年已经超过了其生态经济适宜量,磷肥从2001年开始超过了其生态经济适宜量,钾肥在2009年后逼近其生态经济适宜量;1993-2007年间,河南、山东、江苏一直是高强度施肥省份,其他次高强度施肥的省份由高强度施肥省份逐步向周围扩散。2017年,河南为化肥施用生态经济不合理区,化肥施用明显过量;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湖北则属于经济合理生态不合理区,化肥施用有所过量;湖南、吉林、辽宁和内蒙古施肥适当,属于施肥生态经济合理区;黑龙江、四川和江西为施肥生态合理经济不合理区,化肥施用不足。因此,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强度及生态经济合理性差异较大,总体施肥过量,部分地区存在施肥不足的情况。节肥增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减量的原则,完善配方测土施肥政策和技术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有机肥利用,走有机无机肥相结合道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凌海市节水增粮建设规模、取用水方案及取水合理性分析,其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采取管灌、膜下滴灌等工程,可以提高项目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本文并对取水的影响与补偿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粮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本文运用河南养殖主体调研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生猪价格波动背景下养殖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养殖主体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约束下进行"有限理性决策",在盈利前景和亏损前景下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具有非对称特征;2)在盈利前景下,养猪专业化程度对养殖决策行为有负向影响,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3)在亏损前景下,经济状况、是否参加生猪养殖保险、获取生猪价格信息难易程度对养殖决策行为有负向影响,风险偏好、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平抑"猪周期",关键在于养殖主体在价格波动背景下决策行为的选择,因此,提升养猪组织化程度、开发多元化生猪养殖保险产品、完善生猪交易信息化服务平台、调整生猪产业政策体系,有助于提高养殖主体决策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高安溪茶农收入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价高升不下的情况下,安溪有的地方却出现了茶农种茶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原因在于与整个茶业的收益相比。茶农收益所占的比例小得可怜。文章从交易理论出发分析了茶农收益受限的原因。提出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茶农收益最大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三大植胶区橡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简要阐述橡胶采胶及病虫害防控方面的现状。探讨分析橡胶采胶及病虫害方面所面临的采胶技术管理执行不够好,橡胶树割面干涸病防控技术仍未获得突破,橡胶树常规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及新病虫害不断涌现,橡胶栽培技术经济合理性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切实做好采胶技术管理,割面干涸病防控技术研发,高效安全的采胶技术及新型刺激剂复方的研发,橡胶树突发病虫害监测预报及应急防控技术,橡胶树根病综合防控及植保药物技术研发等建议,发展提升橡胶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的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的优化是整个工程项目经济合理的关键。文章阐述了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应与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方案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运用有关参数,避免人为浪费。  相似文献   
8.
意义概念和合理性概念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意义的证实理论,并且试图将这样的理论运用于心灵哲学之中,他们还试图将合理性概念做理论化的处理。普特南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者误用了意义的概念,没有认真地考察、研究语义学,忽略了意义概念的日常习惯用法。普特南认为逻辑实证主义重新解释科学的倾向恰恰是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出现失误的根源。他们对于合理性概念的处理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之中,是一种自相反驳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是一种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现行的公司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带来了公司监督机制的制度冲突问题。应在明确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范围,使其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做到分工明确、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内在要求。为探明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及其制约因素,进一步给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指明方向。该文以中国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县——云南寻甸县的3个典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实例,分析了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原因,并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有限的项目投入资金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之下,安置区(迁入区)用地以建设占用耕地为主,占用其他地类(林地和荒草地)为辅,新增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且占地地块坡度较陡,6°~25°地块是主要安置区域,少数安置区地形坡度大于25°。2)短期内,受到区域物资供应短缺、产业发展困难及传统文化思想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迁出区宅基地复垦、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存在明显滞后现象。3)3个典型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度值均在0.50以上,其中,打磨箐搬迁项目为0.530 9,处于"低度不合理"等级;迤郎库搬迁项目和上龙潭箐搬迁项目分别为0.605 3和0.642 6,均处于"低度合理"等级。安置区地形坡度(I1)、迁出区宅基地复垦率(I6)与迁出区陡坡耕地退耕率(I7)是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共同制约因素。安置区离散度(I3)与安置区建设所占地类(I9)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安置区地形坡度(I1)、迁出区宅基地复垦率(I6)、迁出区陡坡耕地退耕率(I7)及安置区建设所占地类(I9)4个评价指标亦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主要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