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氟砜霉素、氯霉素、TMP和OMP对15株畜禽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柳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氟砜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优于或等于氯霉素;TMP和OMP的体外抗菌活性偏低,但OMP优于TMP。氟砜霉素和氯霉素与TMP、OMP对14株细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结果表明,氟砜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与TMP、OMP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相同,呈协同作用的均占50%与28.6%,即TMP或OMP对氟砜霉素和氯霉素的增效作用相等,但TMP优于OMP。在14株细菌对氟砜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与TMP、OMP的总共56组体外联合试验中,呈协同作用的占39.3%,主要为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关作用的点60.7%;无拮抗现象。故临床联合用药前,仍需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呈协同作用者才可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氟苯尼考的应用对禽腺病毒感染雏鸡病情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SPF雏鸡并应用氟苯尼考饮水给药,监测雏鸡的发病及排毒情况,并对免疫器官指数、干扰素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雏鸡后应用氟苯尼考能显著增加雏鸡的病死率及排毒量,加重雏鸡的病理学变化,并降低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还可降低干扰素相关基因IRF-7、2′-5′OAS、MX1和细胞因子基因IL-6、IFN-γ、TNF-α的转录水平。本试验进一步认识了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对临床氟苯尼考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为进一步研究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high-performanc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densitometry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evaluate levels of different biogenic amines (BAs) in beef stored aerobically at 4°C. Steaks from M. longissimus thoracis et lumborum muscles were overwrapped with polyvinyl chloride film and stored for 0, 4, 7, and 10 days. For this purpose, the solvent system and pH for the derivatization of BAs with dansyl chloride were optimized. Moreover, this method was also validated for linearity,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precision, and recovery. As found using this method in beef samples, spermine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7 days of storage, and tyramine and cadaverine were not detected until day 10.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用于水产养殖的安全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氟苯尼考(florfenicol),又称氟甲砜霉素,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抗菌药物,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1990年氟苯尼考首次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黄尾蛳(Seriola lalandei)、真鲷(Pagrosomus major)、银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日本竹笑鱼(Trachurus japonic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罗非鱼和鳗鱼等的假结核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和链球菌病(streptococcosis),随后,韩国、挪威、智利、加拿大、英国等分别上市用于治疗专门疾病。中国1999年批准氟苯考尼为国家二类新兽药,在水产养殖上可用于治疗鳗鲡爱德华氏病和赤鳍病。本研究从氟苯尼考抗菌活性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以及药物残留、耐药性等方面探讨其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安全性,旨为该药在中国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水溶性改性胺固化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水溶性改性胺(CA-921)与水性环氧树脂固化,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机械性能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和黏度、环氧基与胺氢物质的量之比及固化温度对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度及粒径均较小的水性环氧乳液AB-EP-20与固化剂CA-921复配所...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米糠油精炼过程中,运用双乙醇胺同步完成脱胶和脱酸的工艺。重点研究了双乙醇胺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米糠油脱胶脱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双乙醇胺加量为油质量的3.0%,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30℃,所得米糠油酸值从18.4mg/g(KOH)降至1.5mg/g(KOH)以下,磷质量分数从681mg/kg降至7mg/kg以下。脱胶脱酸米糠油谷维素含量为毛油谷维素含量的75%以上,同时油的色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用于新型猪饲料添加剂——增瘦倍多肉的测定。以碘-二氯乙烷作为电荷接受体,选择293.5nm作为检测波长,在1~25ppm服从Beer定律。其回收率为91%~106%。并首次报告了不同饲喂条件下猪肉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建立了小龙虾组织中氟苯尼考(FF)和氟苯尼考胺(FFA)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连续6 d药浴(水温25℃)的方式,研究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中FF及其主要代谢物FFA代谢动力学和消除规律。检测方法是以PBS(pH 6.0)和乙酸乙酯-氨水(体积比为98∶2)作为提取溶剂,采用XTerra@RP18(5μm,4.6 mm×250 mm)反向色谱柱,利用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体积比为3∶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24 nm。在添加20~500μg.kg-1标样时,该方法的回收率大于70%,变异系数低于7.92%。FF和FFA的检出限分别为20μg.kg-1和10μg.kg-1。残留消除试验结果表明:在药浴FF 6 d后,在组织中两种药物均检出,说明其代谢物也有出现。停药后168 h,肌肉中检测不到FFA;停药后336 h,肝胰脏中检测不到FFA残留,肌肉和肝胰脏中均检测不到FF残留。两种药物在肝胰脏的消除速率都慢于肌肉,FF的消除速率均略慢于FF和FFA总量在组织中的消除速率,肝胰脏中的FFA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FF和FFA两种药物残留总量在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是y=505.06e-0.012 9x和y=775.71e-0.010 0x、y=690.78e-0.013 5x和y=1 778.7e-0.011 1x,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1.33 h和62.43 h,在肌肉和肝胰脏中降至100μg.kg-1的理论时间分别为5.94 d和10.8 d。考虑到温度为影响药物代谢和残留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建议FF在小龙虾体内的休药期为270℃.d。  相似文献   
10.
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安全性,按改良寇氏法进行了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实验结果,6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雌雄各半,分别按6000、4558.5、3464、2632、2000 mg/kg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和0.5 mL/kg生理盐水注射液给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同时用氟苯尼考普通注射液做对照,重复上述试验,均连续观察7 d。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最大耐受量为6000 mg/kg,其LD50为3658.8 mg/kg,LD5095%可信限为2075.8~5241.8 mg/kg。氟苯尼考注射液的LD50为636.68 mg/kg,LD5095%可信限为538.5~735.1 mg/kg。此剂量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中氟苯尼考的含量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20 mg/kg)的180倍,表明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毒性显著降低,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