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92篇
  60篇
综合类   21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he zebrafish is an established vertebrate-animal model in biomedical research. Currently, their mass culture is mainly done using systems provided by commercial suppliers. Commercial systems are compact, recirculating, and use auto-cleaning tanks. These features minimize space use, labour cost, and water wastage; thu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zebrafish using minimal resources. However, the often considered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ystems often impose a barrier to current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ers, especially those with limited funds or working in labs with no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centralized zebrafish culture facilities. In contrast to commercial systems, custom-made zebrafish maintenance system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To distinguish custom-made system from commercial systems, we termed them as “open-design” systems. Open-design systems are cost-effective, modular, and frequently being improved by zebrafish researchers. However,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to present them as a viable option for zebrafish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a re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and technical understanding is required. Here, we compile the disparate data on the purpose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open-design systems. We believe this review will be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ll zebrafish users and help streamline the open-design technology for zebrafish culture.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封闭型植物工厂无论在材料、装置和技术都取得了快速进步,生产产量成数倍增长。在介绍发展封闭型植物工厂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封闭型植物工厂的发展现状、设施分类、栽培形式选择、栽培技术选择,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封闭型植物工厂外部设施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露地蔬菜种植和设施蔬菜种植养分用量均超过蔬菜生长所需,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肥料利用率低,增加了面源污染风险,在分析这些现状的基础上,对造成蔬菜种植中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有机肥与化肥施用配比随意性强,搭配不合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不合理;肥料总施用量过大;土壤自身的原因等。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防止面源污染,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对设施农业水利配套现状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认真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水利设施现状,水力工程实施及运行情况,人员情况,信息化建设和工程管理办法,并充分结合实际,提出了水利保障体系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在设施农业领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幅提升农业产量,也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科技水平。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的兴起,逐渐成为国内外设施农业机器人研究开发的热点。对国内外机器人设施农业领域相关研究探讨分析,综述当前机器人在种苗嫁接移栽、喷药施肥、果蔬收获加工、畜禽健康养殖等设施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现状,总结归纳SLAM地图构建、自主导航、机器视觉三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趋势,并对比分析路径规划中Dijkstra算法、BFS算法、A*算法的优缺点以及机器视觉在果蔬采摘分选等领域的发展趋势。面对农业向智慧农业方向发展,总结并展望设施农业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进行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在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阐述了设施农业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进行科技创新、有效组织、科学管理、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市场以及改善环境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谈入世对我国节水灌溉设备发展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对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的发展而言是风险与利益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的现状,闸述了加入WTO对我国节水灌溉设备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霜期设施农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西北部气象资料分析霜期气候资源变化,并探讨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策。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霜期气温升高而不稳,极端最低气温天气更显突出,霜期降雪增加,阴天日数增加,日照时间减少,太阳总辐射减弱,大风强度增加,霜期极端天气现象对霜期设施农业影响显著。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势在必行,为了推动霜期设施农业的发展,应从设施农业工程、环境控制、利用气候资源节约能源、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入手,建立评估、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一体化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专业化、动态化、多元化、精细化的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预警平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霜期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有效成分质量分数:5%乙霉威,5%腐霉利)在设施黄瓜上施用后的沉积分布特性及残留消解动态,采用PC-3A(S)型激光粉尘仪及粉尘取样片,分别研究了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湿度及不同施药角度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沉积分布情况;并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北京市进行了该药剂在设施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度条件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的沉积分布特性无明显差异,且其有效成分分解率不受温度影响;不同湿度条件下,该微粉剂在黄瓜叶片上的沉积量不同,湿度越大沉积量越多。乙霉威和腐霉利在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或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药剂在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3.0~3.2 d,在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4.3 d和3.1~3.8 d。采用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分别按100 g/hm2和150 g/hm2(1.5倍)剂量于黄瓜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7、10和14 d分别采样,乙霉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88 mg/kg,低于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其最大残留限量(MRL)值(5 mg/kg),腐霉利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49 mg/kg,也低于其MRL值(2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设施番茄灰霉病是由气象因子影响的一种重危害、高损失的真菌性病害。通过多年的观测调查发现:当连续10日及以上设施内日平均气温≥14.8℃、相对湿度≥90%、出现连阴或者连续多云寡照天气时,番茄就会出现灰霉病。番茄灰霉病不仅会导致番茄果实腐烂落果,造成减产甚至绝产,还会影响番茄品质。结合病虫害防治调查及农业气象试验,提出了选用抗病毒品种、改善设施内气象条件等减少番茄灰霉病发生的生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