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7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71篇
  370篇
综合类   754篇
农作物   166篇
水产渔业   270篇
畜牧兽医   928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殷咸芳  刘志林 《青海草业》2001,10(4):21-22,15
湟源县草地面积有 85 1 85 .1 3hm2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 6.45 % ,草地资源丰富 ,牧草种类较多 ,农业生产秸秆来源广泛 ,但由于利用不当 ,造成了草地严重破坏和秸秆的浪费 ,如何合理利用草地和秸秆资源 ,扼制草地退化 ,是促进该县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郭孝 《四川草原》2004,(1):38-40
稀土是牧草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长促进剂,在一定的有效浓度范围内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以及豆科牧草根瘤发育有明显的促进效果。通过以硝酸稀土(纯度为38%)为试验材料的研究表明,在河南省自然气候条件下,对禾草有效的稀土浓度为500 mg/kg,平均增产幅度为8.5%;对豆科牧草有效的稀土浓度为500-600mg/kg,平均增产幅度为8.8%,施用方法以浸种法最佳。  相似文献   
3.
五种豆科牧草耐盐临界值、极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萧冰 《草业科学》1994,11(3):70-72,F003
针对黄淮海2000km2内陆盐碱地,经2年时间,用盆栽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出五种豆科牧草耐盐临界值和极限值。其中保定苜蓿、猎人河苜蓿、红豆草这三种豆科牧草耐盐临界值为0.4%,极限值为0.5%。草木樨耐盐临界值为0.3%,极限值为0.4%。沙打旺耐盐临界值0.2%,极限值为0.3%。  相似文献   
4.
野大麦人工栽培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38野生种牧草种植试验,证明许多野生牧草不但在产量、质量上高于栽培牧草,在抗逆性能方面也为许多载培牧草所莫及,对建设新疆中山带的优质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和泰国草鱼(Puntiusgonionotus)分别在常规的尼罗罗非鱼(Orechromis,niloticus)、鲤鱼(Cyprinuscarpio)和黑鱼(Channastriata)混养体系中养殖7个月,比较两者对牧草(Brachiariamutica)的利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草鱼与泰国草鱼相比,无论是每尾体重,还是每尾体长、平均每尾日增重都有明显优势(P<0.05).而且,放养3个月后,中国草鱼每尾体重和每尾日增重均极显著地优于泰国草鱼(P<0.01).中国草鱼和泰国草鱼的年产量分别为2186kg/hm ̄2,1233kg/hm ̄2.中国草鱼的成活率比泰国草鱼低,两者分别为38%和86%。  相似文献   
7.
对6种青饲牧草用7种除草剂进行除草试验。证明播后苗前墨西哥类玉米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0.90kg(ai)/hm^2;M-81E饲用高粱与串叶松香草适宜用60%丁草胺乳油0.90kg(ai)/hm^2;苏丹草适宜用60%丁草胺乳油0.90kg9ai)/hm^2与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0.94kg(ai)/hm^2,紫苏用12%恶草灵乳油0.27kg(ai)/hm^2与84%chinch乳油1.89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4种豆科牧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渍化对4种牧草种子盐胁迫下发芽成苗的影响,探索不同牧草种子盐胁迫下的萌发表现,试验借鉴农作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种子进行处理,并观察其萌发特性,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有用的依据,减少在生产中的损失,提高草业生产的经济效益。1  相似文献   
9.
棘豆属植物的危害性及其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棘豆属植物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与优良牧草竞争水肥、光照及空间,使草地植物学成分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抗逆性下降,草地退化加速,使用年限缩短,生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同时引起家畜中毒、繁殖性能减弱及育种改良难度增大。认为目前棘豆控制应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生态工程控制为基础,生物控制为中心,物理防治、科学管理及政策引导为辅助和补充手段,兼顾开发利用,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综合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The number of neurons in the coeliacomesenteric ganglia and the myenteric and submucosal plexuses of the jejunum, ileum and small colon,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in them, were studied in various types of equine dysautonomia. In all forms of dysautonomia, severe and extensive neuron loss and damage occurred in the ileum. In acute and subacute dysautonomia, jejunal neuron loss and damage were severe, but in chronic cases significantly less loss or damage occurred. The damage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in the small colon but it was always less obvious than in the jejunu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amage was uniform within a segment of the intestine. In fatal cases of dysautonomia, the clinical severity and duration of illness seems, in most instances, to be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neuronal disruption occurring in the jejunum. Severe disruption results in acute/subacute dysautonomia, while milder damage leads to the chronic form.No case of dysautonomia was encountered in which enteric neuron loss and damage occurred without significant neuronal disruption also occurring in the coeliacomesenteric ganglia.Ileal neuronal damage and loss are not invariably worse than that in the jejunum,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nal damage and possible causes of dysautonomia, are discussed.Abbreviations H&E haematoxylin and eosin Deceased. Formerly of the Moredun Research Institute, 408 Gilmerton Road, Edinburgh, EH17 7JH, U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