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很多项要素均已进入自动化观测或进入自动化与人工对比观测.云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且种类繁多,演变复杂,千变万化,云的变化又与天气紧密相连,对天气形势的变化有着极其奥妙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而夜间云的观测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夜间云的准确观测就变成目测项目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改善人体睡眠质量、增强免疫、抗衰老及抗肿瘤等十分广泛的生理功能。普通牛奶中含有天然的褪黑素,但含量较低,通过光控技术专门生产的夜间牛奶天然褪黑素含量很高。因此,本文综述了褪黑素的合成、生物学功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天然高褪黑素牛奶生产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生产天然高褪黑素牛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SNPP (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的VIIRS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传感器获取的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夜光遥感渔船数据,对东、黄海渔船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遥感获取的渔船数据基本能够反映中国东、黄海捕捞活动和渔业资源时空分布变化的特点,如2月受天气和中国春节的影响,南、北渔场渔船分布范围大幅减少, 8月南渔场和10月北渔场受当年生渔业资源补充及近海索饵群体集聚的影响,渔船分布范围及数量均达到最大值;同时,渔船时空分布及重心变化也反映了黄海暖流、台湾暖流、沿岸流及长江冲淡水等对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2)渔业政策实施的效果在夜光遥感渔船数据中有很好的体现,在禁渔期间,船次数有明显减少,但捕捞活动并没有完全消失,仍可能存在违法捕捞行为。(3)南渔场年船次总数呈下降趋势,南、北渔场渔船空间分布重心均呈西移趋势,可能与渔业资源量及空间分布变动等因素有关。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遥感数据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但研究结果表明, S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仍可为中国近海灯光诱捕作业的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Provision of woodfuel is an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 of dry forests and woodlands.However,charcoal production through selective logging of preferred hardwood specie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physiognomic composition of the residual or re-growth woodlands and may lead to their deterioration and degradation.This study,conducted through forest inventory in Mutomo District in Kenya,assessed the impact of charcoal production on unprotected dry woodlands in terms of tree density,targeted species basal area,species richness,evenness and Shannon diversity.The parameters of the disturbed woodlands were evaluate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ose of the neighbouring protected Tsavo East National Park,which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an ecologically undisturbed ecosystem.By evaluating a consequence of tree harvesting for charcoal production,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over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otected and unprotected woodlands in all the tested parameters.To confirm i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and-covers of the woodlands had any influence on their degradation,all mentioned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four differentiated classes and their respective control plots in the protected areas.At the "land-cover level",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asal area of tree species preferred for charcoal production between the protected and unprotected open trees confirms that the class with a high density of large mature trees is the prime target of charcoal producers.In addition,there seems to be a general trend of lower values of tree species richness,evenness and Shannon diversity for the unprotected woodlands subjected to charcoal produc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disturbed woodlands display the potential to recover through their comparably high saplings density.The findings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ourse on the impact of charcoal production in dry woodlands,a topic that is highly controversial among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5.
基于夜间增温(设增温、常温两个水平)与铜污染 \[设CK(6 mg·kg-1)、LP(43 mg·kg-1)、MP(155 mg·kg-1)、SP(209 mg·kg-1)4个梯度\] 复合因素的7 a旱地定位试验,结合室内20℃和30℃下恒温培养91 d,分析了麦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其稳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随着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夜间增温下CK土壤硝态氮和无机态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0.8%和5.7%,在LP、MP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下降17.4%、15.2%,但在SP处理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分别显著增加6.9%和15.1%,增温与铜含量对土壤无机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呈现显著的交互效应。20℃和30℃恒温培养使无机态氮含量增加1.6~4.6倍、铵态氮含量增加5.2~13.3倍,却使硝态氮含量减少40.3%~65.1%,20℃比30℃恒温培养后土壤中有较高的无机态氮、铵态氮含量和铵/硝比。夜间增温使土壤净氮矿化作用、氨化作用的Q10值均有所提高,但硝化作用的Q10值显著降低16.8%,适当的铜含量(LP:43 mg·kg-1)将加快土壤氮的氨化、矿化和硝化速率。因此,夜间增温提高了旱地麦田土壤氮矿化作用温度敏感性,降低了无机态氮库稳定性,土壤铜污染与土壤氮库转化和增温响应的关系具有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正遭受以非对称性增温为特征的气候变暖影响,以春冬季和夜间升温明显为特征的非对称性增温过程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生育期基本重叠,因此,亟须明确夜间增温对小麦优质高产的影响,为准确判断和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程度与趋势以及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夜间增温对小麦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呼吸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夜间增温对小麦-土壤系统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小麦安全生产研究方向的确立及粮食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的作业灯光围网渔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远洋灯光渔船作业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该研究基于可见光红外辐射仪(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VIIRS)夜光遥感影像,根据远洋灯光渔船作业时其集鱼灯灯光在VIIRS白天/夜晚波段(day/night band,DNB)影像上的辐射特征,采用峰值中值指数(spike median index,SMI)对灯光渔船与背景像元间的辐射差异进行拉伸,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最大熵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Max Ent)阈值分割以及局部峰值检测(local spike detection,LSD)的作业远洋灯光渔船识别算法,并采用2015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场内作业渔船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数据对该算法的识别精度进行检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作业远洋灯光渔船自动识别算法对实际作业灯光渔船的识别精度在92%以上,可以满足远洋灯光渔船日常监测的需求,可为进一步评估远洋光诱渔业捕捞努力量、推进远洋光诱渔业信息化管理以及打击非法、未申报和无管制的(illegal,unregulated,unreported,IUU)捕捞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无资料地区缺少有关耕地经济价值评价的历史数据,该文以西藏省拉萨市为无资料研究区,选择夜间灯光数据,辅以数字高程模型和道路数据,基于农业区位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拉萨市的耕地经济价值进行分级评价,旨在探讨一种适用于无资料地区某个历史时期的耕地经济价值评价方法,以填补该地区耕地经济价值的数据空白。首先选择城关区为试验区,基于2010年地面真实数据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总精度达84%),然后以灯光亮度等级划分拉萨8县(区)的经济差异,进而将方法应用于拉萨全市,得到2010年拉萨市耕地历史经济价值评价结果,评价的总精度达82.6%,Kappa系数0.722,表明该文研究方法具有鲁棒性,可以为西藏无资料地区的耕地历史经济价值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土半干旱区白榆和侧柏夜间液流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DP茎流计研究了黄土半干旱区白榆和侧柏夜间液流的特征,结果表明:与白天相比较,2树种夜间液流通量密度较小;夜间水分补充的时间段主要在前半夜;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白榆的夜间水分补充量雨天要远大于晴天;白榆的夜间液流通量密度及其对日蒸腾量的贡献率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量;侧柏由于本身极强的保水能力和抗旱性,其夜间液流通量密度及其对日蒸腾量的贡献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在黄土半干旱区侧柏具有比白榆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夜间增温对麦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气候变暖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夜间气温和冬、春季的增温趋势显著,采用田间开放式被动增温系统研究夜间增温对南京地区麦田土壤呼吸速率不同组分(根际呼吸速率和土壤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夜间增温处理下麦田土壤总呼吸速率、根际呼吸速率的季节平均值分别为4.32、3.29 μmol·m-2·s-1,比对照小区分别增加了10.0%、15.4%,表明夜间增温显著促进了土壤总呼吸强度和根际呼吸。从不同生育期来看,增温处理下孕穗期(4月8日至4月18日)的根际呼吸速率增加了34.6%~44.2%,而生长后期(5月9日至5月17日)则降低了31.4%~40.4%。相反,夜间增温抑制了孕穗期的基础呼吸速率,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冬小麦生长后期的基础呼吸速率。研究表明,夜间增温对麦田土壤根际呼吸速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具有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改变作物生物量、养分吸收等特性,从而影响到作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养分竞争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