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0篇
  71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水培的方法,设3个磷水平,7个菌株,通过对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固氮酶活性、茎叶氮含量、茎叶磷含量的测定及综合分析,确定使热研2号柱花草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达到最佳促生性能的磷浓度。结果表明:7个菌株在中磷时鲜重和含氮量最大,低磷不利于鲜重和含氮量的增加;经主因子综合分析,菌株YM11-1、RJS9-2、PN13-3在高磷时对热研2号柱花草有最好的固氮促生效果,菌株LZ3-2、BS1-1、PN13-3在中等磷条件下有最好的固氮促生效果,菌株FS3-1-1在高磷和中磷都有最好的固氮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G5 与恶霉灵复配施用的最优组合,并在苦瓜枯萎病发病样地对盆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菌药组合B+0.75Hym(1×109 cfu · mL-1 G5 菌悬液+187.5 mg · L-1 恶霉灵)处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为81.6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组合对苦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后,菌药组合B+0.75Hym的苦瓜叶片中PAL、PPO、POD 防御酶活性较高。田间防效验证试验中苦瓜苗移栽30、60 d 后菌药组合B+0.75Hym 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了52.59%、32.13%,且苦瓜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盆栽试验筛选出的菌药最优组合B+0.75Hym 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提高苦瓜产量,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对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主茎叶片数不同的粳稻品种吉粳88 (14片)、沈农265 (15片)和沈农1401 (16片)为试材,采用大田筒栽方式,在总施氮量225kghm–2及轻简施肥(基肥、蘖肥、穗肥)模式基础上,设置基蘖肥∶穗肥6∶4和8∶2两种施肥比例,并分设不同源、库叶龄期施氮组合即不同叶龄蘖、穗肥精确施氮组合。分析了不同源库期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有效穗数、分化颖花数、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方面,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不同氮肥运筹下最佳蘖、穗肥叶龄组合均为6∶4显著高于8∶2。(2)不同氮肥运筹下,吉粳88在8叶(叶龄指数57.1%)、沈农265在9叶(叶龄指数60.0%)、沈农1401在10叶(叶龄指数62.5%)时,即叶龄指数在60%左右时,施用蘖肥效果最佳,最终穗数最多,对保蘖起主要作用;吉粳88在11叶(叶龄指数78.6%)、沈农265在12叶(叶龄指数80.0%)、沈农1401在13叶(叶龄指数81.3%)时,即叶龄指数在80%左右时,施用穗肥效果最佳,最终穗粒数最多,对促花起主要作用。(3)吉粳88-6∶4 (8, 11),沈农265-6∶4 (9, 12),沈农1401-6∶4 (10, 13) 3组处理,在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等方面,显著高于同品种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中的其他处理。因此,适当延迟蘖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60%左右)、提前穗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80%左右)同时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既可以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又能显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和颖花数的分化,达到保蘖促花的双重作用,实现优源、扩库、充实的目标,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用量松土促根剂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在冬小麦上的合理用量,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正常旋耕施肥(配方肥750 kg/hm2+旋耕12 cm,CK2)的基础上,获得最高产量的松土促根剂施用量为18.13 kg/hm2,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6.87 kg/hm2,施用松土促根剂13.5 kg/hm2处理较CK2平均增产26.18%.施Agri-Star松土促根剂是小麦生产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明确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对烟草的促生机制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内源激素检测及处理烟草植株B-001菌量追踪测定等方法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的作用机制及其自身在烟草体内的群体数量动态等。结果表明:施用B-001菌株后,烟草幼苗鲜重增加了43.01%~57.70%;烟草中吲哚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增加,而脱落酸的含量降低;苗期至旺长期的烟草K326中B-001数量大幅增加,但到成熟期数量大幅下降;1×107、1×108、1×109、1×1010cfu/mL的菌悬浮液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3%、62.8%、70.2%、70.3%。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油菜秦油2 号和普通油菜中油821 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施硼砂的基础上喷施植物生长调控剂对油菜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MET)使油菜叶片的气孔数、有效荚果数大幅度增加,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但使荚果内的表现粒数明显减少,尤其使秦油2 号的成棵率极显著降低,且减产达显著水平;喷施802 使油菜的有效荚果数和千粒重增加,但使叶片的气孔数和荚果内的表现粒数减少,增产效果不显著;喷施增产菌除使千粒重有增加的趋势外,但使中油821 的成棵率极显著降低,增产效果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DNA重组技术和蚀斑技术获得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制备了鸡生长抑制因子(SS)免疫原,与鸡传染性IBD、ND免疫原共同高免健康产蛋鸡,使其卵黄中产生高效价的抗鸡SS、IBD、ND抗体,利用含高效价的卵黄制成鸡抗病促生长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人工感染的IBD鸡治愈率为97.5%,预防保护率98.4%;对流行区自然感染的IBD鸡治愈率96%,预防保护率97%。对健康肉仔鸡应用,可使其育成出栏时间提前3天,每只平均比对照增重135.7g;饲料转化率提高8.37%。  相似文献   
9.
一代与二代人促闽粤栲林分特征对比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同一地林块8年生一代和6年生二代人促闽粤栲林分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两代林分群落结构相近;二代林分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比一代林分略大;二代林分生产力较一代林分的低,但仍保持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试验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模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抗寒促生长剂对雏鸡生长,成活效果的试验,采用模糊处理方法,来探讨具有多项试验结果指标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的结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