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uizhou golden monkey (P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 is a peculiar,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t is distributed most narrowly and requires a rigorous habitat. In this study the habitats of Guizhou Golden Monk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habitats: most suitable habitats, suitable habitats and marginally suitable habita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xtre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three habitat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seasonal activity rule, activity area and the food characteristic of Guizhou golden monkey were also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f mixed forest is the optimal living vegetation community for Guizhoug olden Monkey, and the suitable annual temperature is 8-15℃, the extremely lowest temperature is -2.5℃, the extremely highest temperature is 25℃, and the optimal living altitude is 1500-1700 m. In the same area, the higher the vegetation diversitythe more suitable it is for the life of Guizhou golden monkey. Temperature and food are the main habita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activity scope of the guizhou golden monkey community. The Altitude, temper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are the main limitina factors for habitat selection.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生境是珍稀濒危生物生存的决定性条件,对珍稀濒危生物生境的系统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金丝猴是中国特有并且珍稀的濒危物种,黔金丝猴又是三种金丝猴中分布最为狭窄、对生境要求最为苛刻的一种。本文从黔金丝猴的最佳适宜生境、适宜生境和较适宜生境三个生境选择方面对生境内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极端环境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黔金丝猴的季节活动规律、活动区域和食物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针阔混交林是黔金丝猴的最佳生存的植被群落,其最适宜的年均温度为8~15C,极端最低温度为-2.5C,极端最高温度为25C,最适宜生存的海拔高度为1500~1700m。在同一区域,植物多样性越多,越适宜黔金丝猴的生存。温度和食物是决定黔金丝猴种群活动范围大小的主要生境因子,海拔高度、植被群落特征、温度是黔金丝猴对生境选择的主要限制因子。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产GF-1影像的川金丝猴生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产高分一号(GF-1)卫星遥感影像,综合神农架川金丝猴已有科考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分析手段,选取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和人类干扰等作为评价因子,快速进行神农架川金丝猴秋季生境适宜性评价,首次将GF-1卫星影像应用于野生动物生境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川金丝猴潜在的最适宜生境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56.876和305.156 km2,分别占保护区面积的7.77%和41.69%;由于居民区和公路等的影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实际适宜生存面积变小,实际最适宜生境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6.935和214.617 k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41%和29.32%。将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得到的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得到的生境评价结果对比,二者评价结果符合度达91.7%,表明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领域国产GF-1卫星影像可以有效地替代国外Landsat影像,利用GF-1卫星影像进行野生动物生境评价是可行的。GF-1卫星突破了在野生动物研究领域普遍依赖国外数据的局面。GF-1卫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和数据来源可靠等特点,无疑是我国野生动物生境遥感应用研究中可供选择的新的数据源。由于GF-1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开展GF-1数据的应用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利用GF-1开展此类研究国内外尚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对于在林业实际业务中开展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滇金猴的种群数量及生境状况,兰坪县林业局与大自然保护协会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通过与当地群众座谈、访问等收集相关信息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初步查清了三个猴群的种群数量、生境情况、活动规律、生存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钢针固定法治疗金丝猴直肠脱案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海聚  刘芳  郑文亚  郭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97-5898
[目的]概述1例金丝猴直肠脱病例的诊治过程。[方法]接诊了1例金丝猴直肠脱病例,直肠因脱出过多和时间太长已发生严重水肿坏死。采用钢针十字交叉固定法固定金丝猴直肠,并对坏死直肠部分切除后,对金丝猴进行精心护理。[结果]通过综合诊断,确定该病例为单纯性直肠脱,且肠管已发生坏死。手术后每天输液,并根据病情给予消炎,镇痛等对症治疗。手术7d后,该金丝猴康复出院。[结论]对于直肠脱,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梁冰 《野生动物》1996,(4):16-20
本文记述1例笼养川金丝猴幼仔“粒粒”,从出生至169日龄成功地放归笼养群体的全人工哺育技术,同时对幼仔个体行为与母乳哺育幼仔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以优质人工乳哺育金丝猴幼仔,补加适量维生素和活性钙,于111日龄添加固体食物以后,随着日龄增长哺乳量递减,固体食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206日龄断奶,幼仔健康成活;(2)主要护理技术为育幼期严格调控育幼箱内温、湿度,适度通风、日照,严格消毒和保育人员的精心爱抚:(3)20日龄开始社群行为驯化,145日龄开始放归训练,并逐渐延长放归时间,169日龄顺利放归笼养群体,为其同类所接纳,到180日龄摆脱对保育员的依赖,习惯于群体生活;(4)全人工哺育金丝猴幼仔与母乳哺育者相比,个体行为发育2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20日龄后全人工哺育幼仔行为发育较迟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神农架川金丝猴大龙潭野外人工补食种群为对象,在对30只川金丝猴身体数据多年来的观察和测量基础上,从基础识别(雌雄识别、年龄识别、母子识别和友好关系识别)以及个体识别两个方面提供一种川金丝猴的个体识别方法,对群体的个体进行了命名及区分识别,为其他研究提供基础技术支持或参考,有效解决川金丝猴研究初期个体识别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血管铸型方法观察研究了川金丝猴子宫血管的构筑情况。川金丝猴子宫的营养由子宫动脉供给。各弓状动脉进入宫壁后,即在宫壁内分支形成内、中、外3个血管层。相邻弓状动脉及其3~4级分支间有大量纵向及横向吻合,内膜螺旋动脉呈弹簧状或螺旋状向内垂直穿行,其间缺乏吻合。月经期的螺旋动脉变粗,呈明显的扩张状。在螺旋动脉背部或螺旋部均有明显的缩窄环,其内膜血管的形态与月经的鼠兔、家兔等子宫内膜动脉血管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内膜血管的特殊形态及功能活动与月经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于泽英 《野生动物》2011,32(2):69-72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大多饲养在中国的动物园中。根据《川金丝猴国际谱系簿2009》记录,到2009年12月31日种群存活数量227只,包括野外出生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种群中圈养出生个体数量占主要部分,2009年占80.0%,种群的增加更多地依靠圈养出生个体数量的增加,近年种群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种群的繁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率;育龄动物中圈养出生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2 a以前,而野外捕获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3 a以后。1 a以下幼仔的死亡原因与近亲繁殖、世代数、南北饲养地点无关。应该研究川金丝猴野外幼仔的出生、亚成体生长问题,为人工饲养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妊娠母兽的饲养管理,以解决圈养出生个体低繁殖率和高死亡率的问题,保证圈养种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只金线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的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观察。卵巢通常呈椭圆形,两端稍尖,长1.0~1.8厘米,宽0.4~0.6厘米,厚0.2~0.4厘米。有一个体呈一端大、一端小,中间缩细类似亚铃的形状。输卵管两侧均有系膜固定、输卵管上系膜仅0.1~0.2厘米宽。子宫略呈长筒形,子宫底正中沟不明显,子宫颈管较长,子宫颈管与子宫体腔的主轴在同一直线上。子宫颈阴道部明显突出,前唇尤为明显,而阴道后穹比前穹深得多。阴道下半部前壁处皱襞密而高,形成三角形隆起,尖端朝向尿道外口。阴道前庭内前庭球明显,长约0.5厘米,宽约0.2厘米,位于尿道外口两侧的椭圆形窝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