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葡萄与葡萄酒单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单萜化合物是葡萄与葡萄酒中一类典型香气成分,以游离态和结合态形式存在。重点阐述了葡萄果实单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单萜合成酶的研究进展,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的单萜化合物及其影响因素,糖苷结合态单萜化合物的结构、含量及其分析方法,并对单萜化合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绿茶品种中糖甙键合态单萜烯醇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鲜叶中糖甙键合态单萜烯醇类是成茶香气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葡糖甙水解酶的作用可释放出香气主要成分单萜烯醇类化合物。各品种茶树鲜叶制得的成茶香气风格存在差异,不同季节的茶叶香气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萜烯醇的前体物含量及各品种茶树糖甙水解酶特性的不同而引起的。因此,通过研究各品种及季节的键合态单萜烯醇含量变化,对选育高香茶树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各绿茶品种鲜叶蒸青样均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种圃,春、夏、秋三季统一采摘一芽二叶样。 (二)方法 1.糖甙键合态单萜烯醇的提取和分析按  相似文献   
4.
何华锋  桂安辉  叶阳 《茶叶科学》2018,38(4):406-409
单萜及其衍生物是茶叶香气成分的重要组成,也是表征香气适宜的重要指标。文章对工夫红茶发酵进程中,香气组分变化进行了全程取样分析。通过感官品质评价,定性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手段,分析发酵过程香气组分,结合化学结构特征,筛选出单萜及其衍生物21种;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实现工夫红茶发酵程度的有效预判,并计算出相关性显著的5个单萜类香气组分。研究结果为工夫红茶发酵工序的反馈性调控,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地Blast筛选陆地棉转录组数据并结合RACE的方法,克隆获得2个陆地棉萜类合酶基因全长,命名为GhTPS4(Genebank登录号:KF860865)和GhTPS5(Genebank登录号:KF860866)。GhTPS4和GhTPS5基因分别编码590个和59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68.5 kDa和69.9 kDa,等电点为5.59和5.66。生物信息分析表明:GhTPS4和GhTPS5均含有叶绿体转运肽,并含有"DDxx D"和"RRX8W"保守域,具有典型的单萜合酶特征。此外,聚类分析表明GhTPS4和GhTPS5均属于Tpsb亚家族。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GhTPS4和GhTPS5在棉铃虫为害陆地棉(石远321)叶片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hTPS4的表达量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均高于未处理对照,在处理后36 h表达量最高,表明GhTPS4在应答棉铃虫为害时可能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GhTPS5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均比未处理对照表达量低,其功能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GC-MS分析,发现健康的与遭受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危害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树干以及华山松枝梢释放的挥发性单萜烯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利用Y-型双向选择嗅觉仪进行的室内趋向反应实验发现,处于补充营养期和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单萜烯表现出不同的趋向反应。在华山松枝梢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β-蒎烯、月桂烯和柠檬烯引起补充营养期华山松木蠹象较大的趋向反应;在华山松树干韧皮部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3-(+)-蒈烯则引起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较大的趋向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对华山松和华山松木蠹象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百里香、罗勒、龙蒿草3种香料蔬菜的营养物质含量及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普通蔬菜的文献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香料蔬菜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无机营养元素钙、铁、锌和硒、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蔬菜高,而脂肪、胡萝卜素含量与普通蔬菜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酰胺类化合物,本研究将天然单萜酚类化合物香芹酚和百里香酚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药效团拼合,设计并合成了30个酰胺类杂合分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等确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较好,其中 7e (N-(4-羟基-5-异丙基-2-甲基苯)-3-甲基噻吩-2-酰胺)的活性最高,对茄链格孢菌和灰葡萄孢的EC50值分别为3.28和15.06 μg/mL,且 7e 与啶酰菌胺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测定表明, 7e 对灰葡萄孢敏感、抗性和B-P225F突变菌株的SDH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研究表明, 7e 与野生型和突变型灰葡萄孢琥珀酸脱氢酶(BcSDH)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推测 7e 是潜在的新型SDHI,其与啶酰菌胺之间对菌株SDH抑制活性的差异和与野生型和突变型BcSDH之间结合模式的差异,可能是二者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 联用技术, 对六月霜Artemisia anomala 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共获得115 个色谱峰, 鉴定了其中46 种成分, 占挥发油总质量的62.60 %, 含量最高的为龙脑, 占总质量的7.44 %, 其次为石竹烯氧化物, 占7.15 %, 樟脑7.01 %, 在46种成分中单萜占总质量的28.57 %, 倍半萜占17.40 %。图1 表1 参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架式对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单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进一步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基因转录与单萜积累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中架式选择及葡萄果实香味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T型和V型架式栽培的‘爱神玫瑰’葡萄果实为试材,于果实成熟初期(花后30 d)开始取样,直至果实完全成熟。连续两年常规方法测定果实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SPEME-GC-MS)测定果实中单萜类组分和含量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单萜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脱氧木酮糖磷酸合酶基因(DXS1DXS3)、脱氧木酮糖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DXR)、异戊烯基焦磷酸还原酶基因(HDR)、里那醇合成酶基因(Liner syn)和萜品醇合成酶基因(Terp syn)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成熟期的T型架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V型架,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2016年和2017年两种架式果实样品中分别检测到27和28种单萜类化合物。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架式主要萜烯类化合物组分不尽相同,随着果实成熟,主要萜烯类成分也发生变化。成熟时,T型架果实中主要单萜类化合物有里那醇、柠檬烯、α-萜品醇、β-cis-罗勒烯和香叶醇;V型架主要有里那醇、α-萜品醇、柠檬烯、橙花醚和β-cis-罗勒烯等,其中以里那醇含量最高。2016年成熟期T型架果实单萜总量达到108.18 μg?L -1,是V型架最高含量的1.9倍。而2017年成熟期T型架果实单萜总量达到403.24 μg?L -1,是V型架最高含量的1.5倍;大多数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在成熟时表现为T型架显著高于V型架。在整个果实成熟期间,两种架式葡萄果实单萜类化合物积累表现为两种变化模式,包括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及萜品醇等在内的大部分化合物遵循第一种模式,即在果实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但是不同架式表现又略微不同,(E,Z)-别罗勒烯、β-cis-罗勒烯、柠檬烯和α-萜品醇等化合物在T型架果实中表现为先下降,花后57 d急剧升高,成熟后期(花后76 d)又下降的趋势。而在V型架果实中这些化合物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上升,花后48 d达到积累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至最低含量。另外,果实成熟期间单萜合成途径基因(DXS1DXS3DXRDHRLiner synTerp syn)表达量随着果实成熟呈上升趋势。不同架式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单萜总量积累规律与DXS3HDRLiner synTerp syn表达规律相似。成熟期T型架果实中各个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V型架,与单萜类化合物积累模式相一致。【结论】T型架式栽培更有利于果实单萜类物质的积累,T型架式单萜类化合物的高效积累与其代谢途径多个关键酶基因高效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