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1422篇
  266篇
综合类   8499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562篇
园艺   26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1048篇
  2011年   1503篇
  2010年   1709篇
  2009年   1113篇
  2008年   1368篇
  2007年   1928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结构转型的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得到重视。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贴近大众的生活的艺术载体,介入新农村社区建设中,能有效地丰富农村社会的视觉文化环境,提升村民的精神涵养和人文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的和谐发展。本文研究和探讨了根植于新农村社区空间公共艺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村小型水利的特点 1.1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意义非凡,需要高度关注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建设农村小型水利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贯彻落实近几年国家关于“三农”政策的重要体现。其次,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第三,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关系到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关系到我们全国人民吃饭问题的大事。因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地位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11月20日,寒流过后的北京阳光灿烂,丝丝寒风在明媚的晴日里,给人带来的却是冬日里的清凉和惬意。《北京农业》杂志社一行4人,在孙月社长的带领下驱车沿京承高速一路北上,就京郊新农村建设及《北京农业》未来办刊方向课题进行调研,此行目的地是北京市第一批旧村改造试点村——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  相似文献   
4.
吴仁宝,中国“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领航人。这位中国农村改革的风云人物,在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把“发展经济、造福百姓”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凭着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胆识,率领华西人艰苦创业,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了富裕、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举世公认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快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领域的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促进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在全国各地农村涌现出不少新行当,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职业”。  相似文献   
8.
郑容  郑刚 《甘肃农业》2006,(11):29-3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作者认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孙海荣 《甘肃农业》2006,(9):150-151
韩国朴正熙政府于1971年发起的新村遣动是韩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运动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做出了贡献,同时促进了国民道德重塑。新村运动是把农村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对探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城市化问题和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同时,新村运动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性的相互关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农村科学实验》2006,(9):24-25
“12316新农村热线”开通,十七万农民工将“参保”,我国农村收入差距拉大,我省农民首次领到综合直补,俩牛打架赢方赔钱,好农妇农闲练成“铁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