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苹果梨花芽孕育期生长锥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苹果梨花芽孕育期芽内生长锥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花芽孕育形成的过程中,生长锥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蛋白体和脂类小滴逐渐增加;核外膜向外延伸到胞质中与内质网相连,其上分布的核糖体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数目丰富且分布均匀;核糖体大量游散在胞质中;质体呈浅裂,中央缢缩;微管分布于靠近质膜处等。以上超微结构的变化表现出细胞旺盛分裂和分化的特点,反映了花芽孕育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1984—1986年间,采用分期播种,在南京自然和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春性和冬性小麦的生长锥发育与抗寒锻炼、脱锻炼及再锻炼的关系。 蚰包小麦的抗寒锻炼潜力比宁麦4号大。越冬期间,正常播期下的春性小麦的抗寒性随温度的波动而改变,蚰包小麦的抗寒性强而平稳。 在二棱末期前的冬小麦幼苗,抗寒锻炼效应基本上不受生长锥发育阶段的影响。单棱期的麦苗在15℃/5℃下,宁麦4号的幼穗发育速率和脱锻炼比蚰包小麦快。在更高温度下,两者脱锻炼速率相似。说明小麦品种间脱锻炼的差异决定于幼穗发育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 调节播期使小麦在越冬时开始穗分化,不影响小麦的抗寒性,有利于分化大穗。  相似文献   
4.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继1997年我区首次发现瑞典麦秆蝇危害春玉米以来,经防治未造成大面积危害,但2006年呈现出严重危害症状。进入5月中旬后,正常播种的4~6叶期的玉米苗先后出现被害状,田间被害株率达5%~30%(地膜玉米很轻),田间分布不规则。玉米苗被害后症状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一是顶部散乱,叶片变短,形成破头疯,或发生不同程度的皱缩;二是被害叶尖被粘液粘着不能展开,下部组织继续生长,形成环状株,后期心叶常呈卷缩状弯曲生长,一部分心叶展开后边缘残破变黄,并有发亮的粘液痕迹;三是展开的叶片上有纵裂孔或白色条痕;四是因绝大部分主茎心叶停止生长并枯死,玉米苗下部变粗,分蘖增加,使黑粉病、蓟马危害加重。被害玉米株明显矮化,解剖后可发现:在近生长锥的嫩叶组织上可见水浸状变薄或穿孔,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穗型4.2、2.3 d和1.4 d,说明穗分枝小麦二棱期之后有一个分枝穗轴突起形成和伸长期。本研究有利于了解穗分枝小麦生长锥的发育进程,为进一步实现小麦遗传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快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奠定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石蜡切片法结合田间调查,研究了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一次花冬前及冬后花序的分化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板栗冬前花序原基的形成始于6月中旬,终止于8月中旬;冬季休眠前,这些花序原基仅分化出花簇苞片原基;翌年4月初顶芽露绿时继续分化花簇苞片原基,并在其内侧分化花簇原基.冬前花序原基全部发育成雄花序.冬后花序原基源于上年8月中旬冬前花序原基停止形成后,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出的腋芽生长锥状原基;翌年4月初顶芽露绿时,这些突起迅速分化为花序原基.冬后花序原基可发育成混合花序或雄花序.冬前及冬后两类花序原基在形态及发育过程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识别东北地区常见木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索可见/近红外光谱识别生长锥取得的木材样品的可行性,为野外木材检测提供方法。木材品种涉及东北地区常见的14个树种,木材样品由生长锥南向北方向钻取树木1.3 m胸高处得到,观测木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并采用导数、对数与平滑处理,运用距离法建立识别模型,测试并分析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可见/近红外光谱木材识别准确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使用平滑处理时,使用一阶导数处理之后的光谱木材树种识别的准确率(96.79%)明显高于二阶导数(78.57%)和三阶导数(75.00%)。在使用导数和平滑处理时,使用二阶导数(98.21%)或三阶导数(98.21%)处理之后的光谱用于识别的准确率略高于一阶导数(97.50%)。单独使用平滑处理不能提高模型预测准确率,单独使用导数处理可以提高模型预测准确率。在最优的参数设置下使用导数和平滑处理时,使用S-G导数平滑(98.42%)和Norris导数滤波(98.57%)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长锥取样观测树木密度指标是评价林木培育措施和效果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但由于生长锥表面形貌不规则导致采用常规手段无法进行密度测试.本文在考虑木材作为多孔材料吸水影响的基础上,基于阿基米德定律提出了利用试验室常用天平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助沉法相结合确定生长锥取样密度测算的改进方法.为了验证改进方法的可靠性,分别按照国家标准(GB1993-2009)木材密度测定方法和改进方法对形状规则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樟木Cinnamomum camphora、印茄Intsia bijuga和铁樟木Eusideroxylon zwageri试件进行了密度测算,结果表明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试件,改进方法测试的密度值与GB1993-2009方法测试的密度值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对采自广东省乐昌市龙山林场的不同植株杉木的东南西北向13个生长锥取样,按照改进方法进行密度测试,结果表明,考虑木材作为多孔吸水材料的方法操作更为简单,测试结果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丛生(君子兰苗)的病因及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苗丛生(俗称君子兰苗)是玉米苗期生长锥(点)受虫害和病害或其它原因,阻碍生长锥正常发育,叶片产生黄条,刺激苗分蘖,呈丛生状。一般在6叶期以后(6月上中旬)出现。种衣剂和抗病品种是简易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