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19篇
  10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推广,棉花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增产明显。探索将宽膜高密度栽培、化学调控、灌水、施肥、综合植保等各项技术集成后的高产栽培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水平。现将棉花667米^2产皮棉200千克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套夏棉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增棉丰,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兖州市2007年、2008年麦套夏棉每667平方米(1亩)小麦平均单产512千克、皮棉单产72.6千克,并出现了不少高产更高产典型,现将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早熟机采棉花品种和品系优良品质的传承,在北疆10个地区选取12个早熟机采棉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出苗-吐絮期平均121.1~125.2 d,标准偏差±1.5 d,早熟属性明显;10个试验区棉花全生育期113.9~141.7 d,标准偏差±8.1 d。吐絮期整齐度B10表现最佳;B07籽棉产量最高,比B00(CK)增产4.8%;B09皮棉与霜前皮棉优于其他品种,比B00分别增产10.0%和9.7%;品种间皮棉产量经方差分析及t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皮棉产量排名为B09>B06>B05>B10>B03>B07>B08>B11>B00>B04>B02>B01。与B00相比,B05、B06在10个试验区中全部增产,其余10个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有增有减。纤维品质检测综合评比,B04和B00为优质棉Ⅰ型标准,B02、B11、B05、B10、B06、B08、B09、B01和B03为普通优质Ⅱ型标准;B07为品质Ⅲ型标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B09、B06和B05品种可在北疆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24份高品质陆地棉品系分别为A001、A016、A018、A106、A107、A111、A112、A113、A201B、A203B、A210、A301、A402B、A405B、A407、A408、A413、A705,A708、A709、A9—1、P2、P4。  相似文献   
6.
汤飞宇  张天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03-4504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单株皮棉产量为指标,根据系统聚类中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将24个高品质系聚为高、中、低产3大类型,比较3大类型单株皮棉产量和10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对10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中、低产3大类型在株铃数、衣分、衣指、果节数和生育期等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高产类型的株铃数、衣分和衣指最大,而果节数和生育期最小(短)。株铃数和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铃数、铃重和果节数对高品质陆地棉单株皮棉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主要性状对丰产性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植株性状对选择皮棉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 ,衣分、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株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抗倒伏性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伏前桃数、黄萎病指、铃期和铃重均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 ,且伏前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株铃数、衣分、伏前桃数及抗倒伏性可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株高、第一果枝高度、铃重、铃期及黄萎病指不能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9种植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选择效果为衣分 >株铃数 >抗倒伏性 >株高 >伏前桃 >第一果枝高度 >铃重 >铃期 >黄萎病指。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9年国家及山东省审定的黄河流域11个短季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抗虫短季棉的霜前皮棉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霜前花率〉铃重〉单株铃数〉总铃数〉株高〉黄萎病指〉单株果枝数〉衣分〉果枝始节位〉衣指〉子指〉生育期。研究结果揭示了抗虫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关系,可为选育高产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麦(油)后直播棉生产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5月1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14日和6月24日)对直播棉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棉花生育进程推迟;花铃期日均温和日照时数降低、有效积温先升高后降低且以6月4日播期花铃期有效积温最高。可见,前3个播期棉花花铃期温光条件较好。棉株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随播期推迟降低,且前3个播期的棉株生物量和养分累积进入较高速率累积期早于后2个播期的棉株。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棉成铃数与皮棉产量显著降低。与5月15日播期相比,其余4个播期直播棉的皮棉产量分别降低15.9%~16.9%、13.1%~16.9%、26.9%~33.5%、58.2~62.0%。100kg皮棉氮、磷和钾吸收量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播期间,以6月4日和6月14日播期棉纤维综合品质较优。综上,本试验条件下,5月15日—6月4日是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获得较高产量的适宜播期,该播期内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棉花优质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市场前沿     
《当代农业》2010,(22):22-22
皮棉价格持续上涨据监测显示,11月初江苏省籽棉收购价格和现货价格继续上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恐高心理增强,部分加工企业为控制风险,开始限量收购或者干脆停秤观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