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81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9篇
  36篇
综合类   710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08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对长春碱、小檗碱、喜树碱和苦参碱等生物碱类、紫杉醇类药物联合抗肿瘤治疗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植物来源药物联合抗肿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石榴果实外形独特,色彩绚丽,果皮内百籽同房,籽粒晶莹,为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根、皮、籽等富含的黄酮、鞣质、生物碱、甾类等均可入药。初春新叶红嫩,入夏繁花似锦,仲秋硕果高挂,深冬铁干虬枝,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3.
4.
5.
动物双稠吡咯啶生物碱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醉马草的有毒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用溶剂提取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首次从醉马草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生物碱成分,我们称其为醉马草毒素。动物毒性试验证明,醉马草毒素是醉马草的主要有毒成分。经元素分析及有机波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式。 马属动物按照10g/kg体重的剂量,一次灌服醉马草干粉或相当剂量的粗提物,即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翘尾,四肢无力,行走如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迫促等。  相似文献   
7.
硫酸黏杆菌素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其特点为对除变形杆菌外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强大杀菌作用:主要用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难于控制的绿脓杆菌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但如果用量过多或用法不当(如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配合使用)也会引起中毒,临床上以仔猪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化学防卫是昆虫防御外来侵害的方法之一。简要评述了墨西哥豆瓢虫Epilachna varivestis、南瓜瓢虫Epilachna borealis、苜蓿瓢虫Subcoccinella vigintiquatuorpunctata 3种瓢虫蛹分泌的化学防御物质——氮杂大环内酯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苦参生物碱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苦参生物碱醇-乳油溶液对稻胡麻叶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稻恶苗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多在0.5mg/ml以下.并对稻恶苗病菌孢子萌发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毛藤生物碱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提法从白毛藤中提取了水溶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并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应用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四种方式测定了生物碱的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白毛藤水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1.32 mg/ml、2.48 mg/ml和5.脂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4.27 mg/ml、1.56 mg/ml和9;两种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抗NDV作用,其中水溶性生物碱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脂溶性生物碱以先接种病毒后加药及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且与其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