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67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20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揭示浙江东部地区‘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与土壤肥力、叶片养分的关系,明确‘红美人’杂柑产量、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方法】在浙江东部‘红美人’杂柑种植区域采集柑橘果实、柑橘叶片和园地土壤样本各33份,统计了柑橘产量,测定了果实品质性状、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园地土壤理化性状,深入分析了果实品质与土壤理化状况、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浙江东部‘红美人’种植区域土壤中水溶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三个大量元素含量基本上在适量和高量范围,而叶片中钾含量偏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适度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过高会显著不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总酸含量与叶片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锰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铁、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和叶片中锰过量会增加果实酸度,而土壤中有效钙过量有降低果实酸度的作用。【结论】‘红美人’橘园应当考虑肥料的平衡使用,防止元素间的拮抗。部分地区因土壤酸碱度不合理而造成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限制‘红美人’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需要及时叶面补充‘。红美人’果实品质中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的pH值和交换性钙含量密切相关,需要根据橘园土壤条件调节适宜的pH值和适当补充一些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美人杨插穗不同木质化程度、贮藏方式的对比试验,发现插穗质量和是否沙藏均会对美人杨扦插育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采用一年生木质化健壮无病虫害插穗,经稀释2 500倍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根后倒置沙藏,待形成愈合组织后进行大田扦插,可有效提高发芽率、成活率、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 太康县位于豫东平原,历史上盛产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是全国优质棉基地之一。1988年以来,我们把豫棉4号(原郑4107)作为当家品种之一,大力搞好良种繁育和提纯复壮。到1990年全县实现统一供种,原种二代更新,棉花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提高。全县73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60  相似文献   
7.
豫谷6号是应用有性杂交技术,经连续南繁、温室加代选择育成的夏谷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倒伏、高度抗旱、综合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适宜中等以上肥力水、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豫粳2号(原名郑州早粳)具有抗旱、稳产、抗碱、耐迟播等优点,在近年高温干旱情况下,产量明显高于其它旱种品种。自1984年以来,我们曾把它同12个旱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期播种对比试验,其他品种播期弹性均不及豫粳2号。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们是我省水稻旱种的当家品种。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实质上是其具有的感光性造成的。揭示品种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麦豫麦16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麦16原名郑州79201,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1979年用郑州761作母本、无芒7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我们对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合理栽培、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一、资料及处理分析数据来自1985—1987年度河南省北部冬小麦区域试验水地组16个试验点次的试验资料。采用矩阵表格法进行多元回归、偏相关及通径系数分析,利用逐步消元法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豫麦16的产量构成因子如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新品种豫玉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新品种豫玉22的组合为综3×87-1,系河南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推广,1998年引入我县种植,现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供扩大示范和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