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9篇
  201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水灌溉作物受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杰  张乃明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3):132-134,136
本文调查了发生在山西省原平县的一起污染事故,对作物伤害症状,相关污染源水质,受害区土壤及地下水多种污染物进行了全面监测,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污灌水中铵态氮严重超标是造成小麦死苗,玉米缺苗的主要原因,为事故的妥善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文研究添加不同种类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氮肥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旨在筛选出适合旱作黑土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态氮肥。【方法】在氯化铵中分别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DMPP)、双氰胺 (DCD)、2-氯-6-三甲基吡啶 (Nitrapyrin,CP)、氨保护剂 (N-GD) 和1种氮肥增效剂 (HFJ) 及其组合,制成9种稳定性氯化铵氮肥。以不施氮肥 (CK) 和施普通氯化铵 (CK-N) 为对照,以9种稳定性氯化铵为处理进行了等氮量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氮素含量,计算铵态氮肥的表观硝化率、硝化抑制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结果】1) 与CK-N处理相比,9个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HFJ的效果均为最显著,可增加玉米籽粒产量3.99倍,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4.98倍,显著高于8个硝化抑制剂处理 (P < 0.05)。CP + DMPP和CP + DCD处理提高玉米籽粒产量1.90~2.11倍,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CP + DMPP玉米生物量显著高于CP处理,而与DMPP和DCD处理无显著差异;CP + DMPP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CP和DMPP处理,显著提高3.71倍 (P < 0.05);2) CP + DMPP和CP + DCD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提高2.09~2.42倍,且显著高于CP、DMPP和DCD处理 (P < 0.05),而硝态氮含量和土壤表观硝化率均显著降低24%和66%~68%,与CP和DCD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苗期CP + DMPP和CP + DCD硝化抑制率高达23.9%~24.3%,显著高于CP和DCD (P < 0.05)。【结论】在黑土中,氯化铵中添加硝化抑制剂组合的硝化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单一抑制剂,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土壤中氮素损失,降低环境污染。CP + DMPP组合玉米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CP + DCD组合。氮肥增效剂HFJ显著增加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使玉米获得高产并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经济系数。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抑制硝化作用等因素,黑土区氯化铵作为玉米生产用氮肥时,建议首选添加氮肥增效剂HFJ来保证作物的高产和氮肥高利用率,也可以添加硝化抑制剂组合CP + DMPP,或者CP + DCD制备稳定性氯化铵来提高氯化铵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5.
席颖  贾国梅  王旭  何立 《湖北农业科学》2016,(16):4113-4116
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积累、分布与循环,而土壤氮素是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性元素。通过分析宜昌点军区3种植被类型(柏树地、橘树地、菜地)覆盖下土壤氮素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植被对土壤氮素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都是柏树地显著大于菜地和橘树地,而菜地和橘树地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土壤矿化氮和微生物氮/全氮的变化顺序是柏树地橘树地菜地。说明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氮有显著的影响,柏树地更有利于土壤氮的积累,氮的有效性也最高,由此认为柏树长期生长有益于土壤氮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覆膜滴灌条件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CK(不施肥)、CF(N 300 kg/hm~2;P2O590 kg/hm~2;K2O 60 kg/hm~2)、60%CF+OF(普通有机肥6 000 kg/hm~2)、60%CF+BF(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对棉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旨在明确滴灌棉田连续不同施肥策略下土壤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施肥处理大于不施肥处理,滴灌施肥后第3/4天N_2O排放通量顺序为CF60%CF+OF60%CF+BFCK,而滴灌后第7/8天N_2O排放通量则表现为有机肥处理高于化肥处理,滴灌施肥结束后表现与之相同;生育期的N_2O排放总量以100%化肥处理(CF)最高,与其相比,60%CF+OF和60%CF+BF处理分别降低3.75%和8.37%,N_2O排放系数则分别降低1.39%和73.8%;相关及通径分析均表明,与土壤NH+4-N相比,NO-3-N与N_2O排放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木麻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NH4NO3作为氮肥,分析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施氮处理木麻黄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盐害正常生长的对照处理相比,在2~10 g·L-1 NaCl处理下幼苗遭受了不同程度盐害,盐害率为4.3%~100%,耐盐阈值6 g·L-1。在6 g·L-1 NaCl处理下,添加0.25~1 g·L1 NH4NO3显著降低了幼苗盐害率,其中以0.75 g·L1 NH4NO3处理下盐害率最低,较未施氮处理降低了52.3%。NH4NO3明显降低了叶片中Na+浓度,而Cl-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减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田化肥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和土壤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关注度持续提高,为研究旱作植烟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设置6个田间试验处理,分别为CK0(不施肥处理)、CK1(100%无机氮)、T1(50%无机氮+50%饼肥氮)、T2(50%无机氮+50%羊粪肥氮)、T3(25%无机氮+75%饼肥氮)、T4(25%无机氮+75%羊粪肥氮),各处理施氮量均为45 kg/hm2,烟田施用基肥后起142天内测量不同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根层温度和含水率。结果表明:(1)基肥施入后的3~7天内,土壤N_2O排放通量进入高峰,无机肥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高峰期分别可维持20,9天,追肥后3天再次出现排放峰并持续9天,随后伴随烟株的生长发育,烟地N_2O排放通量逐渐趋向稳定。(2)基肥施用后仅1个月内N_2O累积排放量可达到总排放量的27.4%~32.6%;处理间N_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均表现为无机>有机+无机(1∶1)>有机+无机(3∶1),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明显降低了肥料中氮素以N_2O形态的损失量;与无机肥相比,T1和T2烟叶产量分别增加9.44%和6.37%,T1、T2、T3和T4处理的N_2O排放强度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不施肥烟地中0—5 cm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是N_2O排放通量主导因子,利用相关性分析此环境下温度和水分分别与N_2O排放通量间呈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土壤含水率是烟地N_2O排放通量的主导因子且相关性分析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旱地植烟土壤N_2O排放受氮肥种类影响较大,施肥后N_2O排放通量对土壤温度响应减弱,主要受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含水量的影响;在总氮量相同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为1∶1时明显降低土壤N_2O排放并提高了产量,该比例饼肥和羊粪肥处理分别将烟地N_2O排放强度降低20.4%和23.7%。  相似文献   
9.
沼肥对大豆产量、品质、养分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沼肥在大豆上的合理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沼肥对大豆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100%沼渣、30%沼渣+化肥、20%沼渣+化肥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02%,10.48%,0.16%;大豆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2.31%,2.70%,5.07%;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5.04%,23.39%,8.60%;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升高13.39%,3.68%,0.50%;20-80 cm土层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降低幅度分别在13.70%~61.56%,15.98%~70.10%之间。说明试验条件下,无论沼渣单施还是沼渣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大豆粗脂肪含量、磷肥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氮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二百方子洪泛区湿地作为典型研究区,以NH4Cl为示踪剂,模拟研究了铵态氮在洪泛区湿地不同土层中的水平运移过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一阶衰减指数变化;0-10cm土层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最小,20~60cm土层次之,10~20cm土层具有最高的铵态氮通量。各层土壤运移通量在0~6cm内最大,而后迅速下降,到18cm时3层土壤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相近并趋近于零。各层土壤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与土壤水扩散率及土壤含水量都呈一阶指数增长变化;在土壤水扩散率或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数值前,铵态氮运移通量增长缓慢,之后则开始骤然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