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两种产自云南的丛生竹的化学组成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从木材加工的角度出发,黄竹因其比重大,纤维形态好,纤维的分布规律好和细胞壁腔比较大等优点,以及它含有较多的有机溶剂抽出物,说明其耐腐蚀性也较强。总体上看,黄竹比龙竹的材料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秋实"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Qiushi’)属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是由天然黄竹变异个体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秋实"黄竹与另一品种"花秆"黄竹(D.membranaceus‘Striatus’)十分相似,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节间具数条宽窄不等的金黄色纵条纹,且条纹数量较多、条纹的颜色与秆之绿色对比明显,其竹笋或箨新鲜时光滑无毛并具明显棕色和绿色条纹,箨舌先端呈不规则齿裂;后者则无此特征或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黄竹造纸工业原料林栽培研究情况,总结了黄竹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竹种选择及采挖、栽培方法、抚育管理、病虫防治、竹材采伐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黄竹的林学特性及三大效益,分析黄竹生产的现状和形势,提出在“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发展黄竹生产的技术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竹细胞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分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牡竹属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ceusMunro)的竹节及无菌苗根颈为外植体,培养于含有5mg/L2,4-D、0.2mg/LKT和200mg/LLH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移至相同成份或不同浓度2,4-D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建立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利用悬浮细胞和无菌苗叶片经酶解获大量原生质体,其产量分别约为每克鲜重2.5×105个和5×105个,活力均可达80%。  相似文献   
6.
发表牡竹属二新种——清甜竹、融安黄竹  相似文献   
7.
硬头黄竹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流提取硬头黄竹叶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提取量的因素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h、料液比1 g∶30 mL.  相似文献   
8.
新颖的叶片色彩是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状之一,探究叶片色素含量、结构与颜色之间关系对于指导科学育种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本研究以菲黄竹(Sasa auricoma)为材料,测定了叶片的色度、色素含量,并通过石蜡切片对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菲黄竹近轴面的色度为137A、144A和150B,远轴面的度为137C、141A和2C;叶片绿色区域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分别为994.02μg/g和158.46 μ g/g,亮黄绿色区域分别为654.16 μ g/g和150.60 μ g/g;叶片绿色区域和亮黄绿色区域所含花青素类和黄酮类物质趋于一致,且解剖结构组织染色后没有出现差异.表明菲黄竹叶片嫩叶不同区域亮丽颜色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4种典型材用丛生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材的10种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认为:云南龙竹、甜龙竹、黄竹和油勒竹这4种典型材用丛生竹种间的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且不因竹段位置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4种丛生竹的各项抽提物含量、蜡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较一般木材高。表明:这4种丛生竹材的各部位都可作竹人造板,特别是重组型竹人造板的原料;但须从化学成分角度上考虑相应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竹子的育苗和快速繁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黄条金刚竹、铺地竹、菲黄竹、红壳竹和毛竹为试材,通过育苗试验研究了埋鞭育苗法对竹子育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菲黄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0.0%、64.5%和71.1%,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23.4、38.1和41.4cm,苗高分别为5.7、9.0和9.4cm。铺地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0.0%、67.8%和91.1%,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22.4、44.1和71.9cm,苗高分别为5.2、8.4和8.2cm。黄条金刚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21.1%、63.3%和56.6%,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38.7、68.6和54.2cm ,苗高分别为6.5、10.8和12.2cm。红壳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35.0%、45.0%和68.8%,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0.3、4.4和50.8cm,苗高分别为13.3、25.6和24.2cm。毛竹1、2节鞭段没有成活苗,3节鞭段仅有3株成活苗。[结论]除毛竹外,试验竹种的所埋鞭段越长育苗成活率越高;行鞭距离越远,育成竹苗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