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篇
农学   34篇
  14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鳝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由 4层组成。但食管上皮为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复层上皮 ,除胃体部外 ,其余器官内均缺腺体。本研究还显示了各器官连接部的结构变化。上述器官内均有散在分布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表明黄鳝消化道还是一个主要的内分泌器官  相似文献   
2.
魔芋新品种———清江花魔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江花魔芋’是恩施州魔芋研究中心从武陵山区地方魔芋种质资源中通过系统选择育成, 产量324115 kg/ hm2 , 干魔芋含葡甘露聚糖5114 % , 鲜魔芋含干物质1714 % , 全生育期125 d 左右, 较抗白绢病和抗软腐病, 比目前主栽品种增产10212 % , 成为了恩施州及武陵山区魔芋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水蚯蚓作为饵料,研究了60日龄鳝苗不同密度下的增重、存活率及饵料转化率。试验分3个密度组,其对应的密度分别为2000尾/m2、3000尾/m2、4000尾/m2,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试验时间为30d。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3个密度组鳝苗的增重率、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其饵料系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其中在4000尾/m2的密度下,鳝苗的增重率最低,仅为1.12±0.13;饵料系数最高,为5.71±1.37。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分布特点,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贵州主要魔芋种植区软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 对icdA, mdh, mtlD, proA, rpoS 等5个管家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 分别用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菌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组织块接种方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魔芋软腐病菌株47株; 采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分子鉴定, 将病菌分别鉴定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方中达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 3个种,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为贵州魔芋软腐病主要致病菌, 占分离菌株的70%, 广泛分布在多个地区; 其次为方中达迪基氏菌D. fangzhongdai, 占分离菌株的28%, 也普遍存在于贵州各魔芋种植区; 胡萝卜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最少, 占分离菌株的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较大, 低?中?高致病力菌株都有, 方中达迪基氏菌差异较小, 仅有中?高致病力菌株?本研究确定了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在贵州的分布特点, 首次报道了海芋果胶杆菌?方中达迪基氏菌是贵州魔芋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进一步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及其发生流行的认识, 为软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魔芋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魔芋幼芽和幼嫩芽鞘,经0.1%升汞灭菌20分钟后,接种在附加BA.NA(均为0.6m/1)的MS培养基上,在室温25土1℃,每天照光9小时的条件下培养三周,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附加4(mg/1)BA、0.25(mg/1)IBA,3(mg/1)GA_3的MS分化培养基上,四周后分化出芽和白色地下茎,其分化颖率为40%,再转移至附加2(mg/1)BA、1(mg/1)IBA、0.3%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中,幼茎和叶片从芽鞘中抽出,茎基部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6.
应用铸型技术等方法研究了黄鳝排尿器官的解剖学结构。结果见到,黄鳝2条中肾管在中肾末端与所谓退化性腺(亦即膀胱)相连,并与该“退化性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通道关系,而“退化性腺”直接通于尿孔。此外,组织学的研究也支持了解剖学结果,并证实中肾管在“退化性腺”中存在着2种开口类型;单口型和双口型。研究结果为作者先前提出的有关黄鳝“退化性腺”是膀胱的结论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黄鳝造血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组织学的角度探讨了黄鳝脾脏和肾脏的结构与机能。脾脏的结构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脾脏,即有红髓、白髓之分,有生发中心;主要为造血器官。肾脏则具有中肾的典型结构。脾脏和肾脏内有大、小淋巴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其他粒细胞。脾脏具有吞噬功能和贮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花魔芋抵御软腐病害的分子机制,分别以染病初期和健康的花魔芋球茎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健康和染病初期花魔芋两组出现32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60个基因上调表达,562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等生理生化过程。表达量上调和下调最大的前10个基因包含编码MiAMP1抗菌蛋白、热激蛋白、胰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等与抗病相关的基因。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类黄酮和苯丙烷类物质在花魔芋抵御软腐病菌侵染初期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硒化合物代谢、维生素B6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及链霉素生物合成通路等抗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花魔芋染病初期全部或大部分受诱导表达。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大量花魔芋转录组信息,有助于挖掘与花魔芋抗软腐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也为魔芋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魔芋是高经济价值作物,种植魔芋是我国秦巴、云贵区域的特色,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由于良种缺乏、种植水平不高,魔芋病害重、产量低等这些问题,导致魔芋效益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分析魔芋生长环境的需求特性、生长面临的重大病害以及适宜的种植方式;进而总结魔芋生产各环节相关种植技术要点,形成一套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最后从品种、防病和栽培三个角度对魔芋研究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The effects of a limed soil upon root and shoot growth of white lupin (Lupinus albus 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oil tubes and pots. After 75 days in the soil tubes, the combined taproot and lateral root dry weight in limed soil (2.5% CaO w/w)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neutral pH soil (by 57%). However, the dry weight and numbers of cluster roots remained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reatments, demonstra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luster root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the rest of the root system. Cluster roots accounted for 17% of the total root biomass in neutral soil,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to over 30% in limed soil. When grown for 43 days in pots containing soil with different additions of lime (0.5–2.5% CaO w/w), soil ci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neutral pH soil treatment in all except the 2.5% lime treatment, in which they were lower. In both experiments, shoot dry weights were lower in the presence of the limed soil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eutral pH soil. Although a reduction in shoot dry weight was not apparent at 21 days in the limed-soil tubes, the initiation of fewer mainstem leaf primordia indicated a slower shoot development than occurred in the neutral soil. Plants grown in the limed-soil tubes showed leaf yellowing and some chlorosis within 9 days. At the final harvest, the shoot phosphorus and manganes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lants grown in limed soil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eutral pH soil,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was higher. Received: 11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