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云南省沧源蔗区2010年甘蔗种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甘蔗生长需求,但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灌溉条件差、施肥不科学、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蔗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是我国2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传统民居是干栏式竹楼。为改善贫困山区佤族人民的居住条件,当地政府启动了"佤山幸福工程"竹楼建设项目。文章介绍了竹楼建设项目的立项背景、竹建材的制备与处理过程,分析了竹建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沧源县发展竹产业具有竹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和产业基础好等优势,文章提出了沧源发展竹产业的基本思路、重点领域以及具体措施,为该县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沧源佤族自治县拥有142 820佤族人口,是云南省佤族分布最多的一个县。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当地佤族人为向导,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沧源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民间传统食用野生植物有105种,隶属52科78属。根据民间的食用用途,当地民间野生食用植物可分为野生蔬菜、野果、调味品3种主要类型。其中可作为野生蔬菜食用的有69种,野果有34种,用于调料的植物有8种,野生食用植物以幼嫩枝叶(60.95%)和果类(39.05%)为主。佤族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沧源县气候条件适合各种竹子生长,竹类资源极其丰富,分布竹种达17属55种以上,是云南乃至世界上区域性竹种较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文章分析了沧源竹类种质资源和竹林资源特点,提出了主要经济竹种和重点保护竹种,旨在为推进沧源竹产业发展和加强竹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沧源蔗区2010年甘蔗种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甘蔗生长需求,但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灌溉条件差、施肥不科学、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蔗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甘村的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基地,采取5种甜龙竹栽培模式:甜龙竹×核桃(ZH)、甜龙竹×西南桦(CK)、甜龙竹×杉木(ZS)、甜龙竹×古茶树(ZC)和甜龙竹×果树(ZG),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层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模式对甜龙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排序为:ZS>ZH>ZG>CK>ZC;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表层土的微生物生物量聚集的最多,能释放出较多的酶;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营造和经营甜龙竹林时,选择与杉木共同栽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其中对土壤脂肪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沧源高峰黄牛是产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特有黄牛物种,采用高峰黄牛肉制作的牛干巴在营养价值、风味口感、卫生品质等方面有独特的开发前景.本文论述了沧源高峰黄牛牛干巴产业在各方面的开发价值,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并从营养和健康相结合的角度对沧源高峰黄牛牛干巴产业的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挖掘佤族文化资源。分析了佤文化对沧源县城市建设的城市色彩、城市号观、城市建筑的影响,探索了一条更适合沧源县城市的发展道路佤族特色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今后民族地区的特色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秀兰  李秋阳 《植物保护》2015,41(5):192-196
为掌握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2010-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测法研究白背飞虱越冬特征和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若虫可在再生稻、落粒稻、早稻秧苗和稻桩上越冬,但虫量较少,最高756头/667m2,且主要在海拔1 244m以下区域。灯下成虫始见期为3-4月,终见期一般为11月。灯诱出现双峰现象,第一高峰期5-6月,第二高峰期9月。4年灯下累计总虫量依次为17 764、8 157、18 590、2 538头。田间白背飞虱种群第1、2代高峰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中下旬。2010-2013年,田间发生程度依次为重发生、中等发生、重发生和中偏轻发生年。建议加强秧田和5-6月主害代的监测,这两个时期虫口数量是决定是否需要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