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冬枣叶龄、叶片解剖结构与锈病侵染和发病程度的关系,对冬枣3种不同叶龄的叶片进行锈病接种试验,并对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叶龄叶片感病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成熟叶< 长成叶<嫩叶,由此可见,成熟叶对锈病的抵抗力最强;3种叶龄叶解剖性状在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但气孔开张结构性状差异不显著。文章筛选出了与冬枣锈病发生有关的叶片形态结构指标,为合理的控制冬枣锈病和筛选抗锈病冬枣优良单株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吉平  王娟  郑学勤 《果树学报》2007,24(2):244-247
为研究季铵化壳聚糖(HPTAC-CTS)对冬枣的保鲜效果,于-1℃~-2℃冷藏温度下,采用2%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进行涂膜保鲜处理,可保鲜贮藏冬枣80d。贮藏后果实不变形,果皮硬度高,果肉仍然很脆;腐烂率低于4%,好果率超过96%;失重率低于<5%,外观、口感可达贮藏前的水准;含糖量、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基本不变,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3.
冬枣黑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等防治冬枣黑斑病的有效化学药剂,800倍液防治效果达85%以上;筛选出了生防菌T13菌株并研制了生防菌T13制刑和混配制剂,T13制剂800倍液对黑斑病的防效达70%以上,混配制剂800倍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冬枣黑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山东省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冬枣黑斑病。该病在山东境内冬枣栽培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一般病果率在30%左右,感病重的枣园达80%以上;病原茵以茵丝在枣树牙鳞和皮痕内越冬,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25℃下潜育期7天左右;7月下旬、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树龄、枣园种植结构、昆虫危害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冬枣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以期帮助枣农科学合理用药,促进冬枣的丰产和无公害栽培。  相似文献   
6.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冬枣黑疔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黑疔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Plowr.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相似文献   
8.
冬枣树要求栽培技术严格,管理不好或一些技术配合不好就不结果。为了解决多年生冬枣树不结果的问题,在天津市静海县、西青区、宁河县等地对多年不结果的冬枣树进行了技术示范,达到了优质高产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多年不结果冬枣树的肥水管理、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冬季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采后冬枣,以微孔保鲜膜作对照,研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冬枣保鲜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和维生素C(VC)含量、果肉乙醇和乙醛含量、果肉风味及好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包装袋内二氧化碳浓度相近,均低于0.5%的水平;微孔袋内氧气浓度接近于空气中氧含量,但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袋内氧气含量在3%~4%之间。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的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微孔膜包装,但2种包装的冬枣的乙醇和乙醛含量相近。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的冬枣的风味和好果率明显高于微孔膜包装。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热杀菌条件对NFC冬枣汁理化性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冬枣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低温长时杀菌(75℃,5、10、15、20、25 min)和高温短时杀菌(90℃,0.25、0.50、0.75、1.00、1.50 min)两个处理,考察了NFC冬枣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总酸含量、VC含量、DPPH清除率、亚铁离子还原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杀菌方式对NFC冬枣汁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相比于低温长时杀菌,高温短时杀菌的△E值更低,更能保持冬枣汁原有的色泽。两种杀菌处理后多酚、V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长时杀菌25 min后VC含量未检出,抗氧化活性也显著低于高温短时杀菌(P<0.05)。因此,通过对NFC冬枣汁品质变化的分析,发现高温短时杀菌能更好地保持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