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采用三种方法诱导较难开花的甘薯品种红皮早开花,并对不同方法、不同砧木及处理间的诱导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重复法和嫁接蒙导法具有普遍良好的诱导效果,嫁接法较差;砧木以茑萝诱导效果最好,牵牛次之,月光花最差;九个处理中,红/茑+短日、红/高/牵、红/高/茑和红/牵十短日等处理诱导效果较好。试验分析了温、湿度对现蕾开花的影响,并认为现蕾前十天左右的温、湿度比现蕾当时的对幼蕾分化,形成更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对影响现蕾开花的湿度范围作了较为明确界限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CO/FT调节元件与植物开花时间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CO/FT调节元件与植物开花时间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过程。光周期和温度在植物开花时间控制中起主要作用。在拟南芥和水稻中,CONSTANS(CO)对植物的日照长度测定至关重要,它与其靶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构成的调节元件(regulon)在依赖于光周期的开花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从多种植物中鉴定出CO和FT基因,并对其在开花时间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核桃FLOWERING LOCUST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植物FLOWERING LOCUST(FT)同源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合成1对长度为18bp的PCR简并引物,以山核桃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度为152bp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所获得的片段序列为FT基因第四外显子部分序列,不含内含子,推测共编码50个氨基酸;其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号为FJ858260.1,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FT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8%~96%。  相似文献   
4.
水稻花时的质核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包括三种不育胞质和正常胞质的三套近等基因系对花时进行了质核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峰前花主要受核和质核互作的控制,峰后花主要受质的控制.在不育系中出现的两个开花高峰既有质和核的作用,又有质核相互作用.开花累积率主要是质的作用.K-cms、K17R和K青B均可作为高开花累积率的资源,应用于不育系的改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紫牡丹FT同源基因,分析其表达模式以及对紫牡丹成花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紫牡丹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紫牡丹FT同源基因PdFT。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dFT在紫牡丹不同组织、紫牡丹开花物候期各过程及不同处理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dFT与花芽发育状态的关系。同时,将克隆到的紫牡丹PdFT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28a-PdFT,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表达。【结果】克隆得到包括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PdFT cDNA序列,ORF长度为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F113360。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PdFT蛋白具有一个典型的PEBP结构域,属于PEBP家族;并且与GenBank中已克隆的FT同源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dFT在紫牡丹根、茎、叶、芽中均有表达,芽中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最低。紫牡丹开花物候期各过程PdFT的表达分析表明,在花芽膨大期表达量最高,随着花蕾的发育,PdFT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dFT在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分析表明,短日照和低温处理均抑制PdFT基因的表达。不同状态花蕾中PdFT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败育花蕾PdFT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花蕾。同时,GA3及去叶处理均能提高PdFT的表达量。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紫牡丹PdFT与已克隆的FT同源基因高度同源,属于FT亚家族,在紫牡丹顶芽中表达量最高,可能调控牡丹开花,PdFT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研究紫牡丹成花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RT-PCR方法在首次克隆获得荔枝AP1同源基因cDNA全长基础上,又得到2个荔枝FT同源基因cDNA全长,分别命名为LcFT1和LcFT2(基因登录号分别为:JN214350、JN214351)。LcFT1基因开放阅读框522 bp,编码174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9.65 ku,等电点为8.68。LcFT2基因开放阅读框522 bp,编码174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9.56 ku,等电点为7.34。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表明,LcFT1和LcFT2蛋白都具有4个α螺旋,10个β折叠区。同源分析表明,LcFT1和LcFT2基因在不同植物中的一致性为72%~82%。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三月红荔枝花芽分化期LcFT1和LcFT2基因只在叶中表达,并且在成熟叶中表达量最多。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荔枝开花的分子机理及其成花的生物学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植物节外生枝与叶上开花现象的形态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和万寿竹[Disporumcanton-iense(Lour.)Merr.]的形态观察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1)青荚叶叶上开花现象是由植物遗传上的原因引起的,花或花序的发生位置在叶片的中脉上,而不是在叶腋;2)万寿竹的花序着生位置以发生在合轴分枝的主枝顶端给予了较合理的描述。本文还对国内有关文献上对节外生枝和叶上开花现象在描述上出现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和适当的订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忠县马尾松种子园27个无性系花期的观察,结果表明:雌雄花期历时13d,雄球花散粉盛期只有33d,雌球花可授粉盛期有6d;无性系间及无性系内分株间花期虽有差异性,但用反映亲本在开花期间母本接受父本花粉机率的开花物候重叠指数对无性系花期分析表明27个无性系间及无性系内分株间花期同步性是较好的,能随机交配。  相似文献   
9.
FLOWERING LOCUS C(FLC)是植物抽薹开花调控网络中关键的开花决定因子。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组蛋白修饰等表观调控FLC 的表达在植物抽薹开花时间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LC 的抑制因子或促进因子通过改变组蛋白氨基酸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影响FLC基因所在区域的染色质重塑,调控FLC 转录表达水平,从而调节植物抽薹开花。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抽薹开花关键调控基因FLC 及表观遗传调控其表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樱花离体培养芽外植体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生长季节的6月份,取约0.2cm大小、带叶原基的樱花(嫁接于樱桃砧上)芽心作为外植体。低浓度营养成份的软质启动培养基(1/4MS+2%蔗糖+0.5%琼脂,附加0.5mg/LBAP和0.05mg/LIBA)能有效地防止外植体的褐化死亡;培养基表面无水膜、保持外植体干爽可避免胀水苗的发生;生长启动后,依次转入1/2MS和MS+3%蔗糖+0.8%琼脂培养基,附加1—2mg/LBAP和0.05mg/LIBA,外植体快速生长而无玻璃状苗发生;每三周左右转管一次,约两个月后外植体生活力减退和茎不伸长的现象开始消失,之后培养基内不添加GA3外植体也能明显伸长(每次转管后茎可伸长2cm左右),而添加适当浓度的GA3(2mg/L)茎伸长可达4—5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