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的RAPD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APD方法对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以期为桔梗花色的鉴定提供分子依据。采用BSA法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7个引物。结果引物OPG02在检测的紫花桔梗个体中均能各自扩增出一条580bp左右的特异带,而在白花桔梗中则未见。表明该RAPD标记具有紫花桔梗特异性,可用于鉴别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  相似文献   
2.
桔梗单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分析了桔梗单倍体染色体核型,并与已报道的二倍体桔梗染色体核型分析资料进行比较,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号染色体具随体,核型公式为K(n)=X=7m(1SAT)+2sm属“1A”类型。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对长白山区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较恶劣或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不易采挖而幸存。野生桔梗的性状表现明显劣于栽培桔梗。[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在长白山东坡的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长白山西坡的通化地区、白山地区和吉林地区共调查24个点。对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株高、茎数、果实数、根数、根长、根粗等)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野生桔梗生长的地点多种多样,因而生长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农田土、森林腐殖土、砂石土以及岩石缝隙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其中砂石土质的小山坡上生长较多。野生桔梗生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头边的撂荒地、小灌木丛、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岩石缝隙等。总体上看,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或非常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太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地方太偏远、不易采挖而幸存。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现存的野生桔梗普遍比栽培桔梗瘦小,栽培桔梗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桔梗。[结论]调查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桔梗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桔梗染色体的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K(2n)=2X=6m(2SAT)+1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较不对称,为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6.
野生和栽培桔梗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野生和8份栽培桔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为桔梗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09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扩增出80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6.7条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73.4%,显示出了较高的多态性。试验中SRAP数据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6~0.88,并以遗传相似系数0.56为标准,将16份桔梗种质资源分为野生桔梗和栽培桔梗二大类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