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5篇
  6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植物胚败育机理及其离体培养挽救技术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植物胚胎败育机理及影响植物胚胎离体挽救成功的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植物胚胎败育的研究进展。从器官发育、生理生化指标及遗传的角度看,引起植物胚胎败育的主要原因有七类:胚囊发育异常、胚乳发育异常、幼胚起源、营养供应失调、内源激素、酚类物质、某些酶的活性变异及基因调控。由于胚胎败育原因的多样性,增加了胚挽救的难度。文章还讨论了影响植物胚胎挽救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包括胚挽救材料及处理方式、胚龄、培养基种类及培养条件、渗透压、添加剂。在分析上述败育原因和挽救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植物幼胚败育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挽救技术上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Two aborted Chester White pig fetuses were presented to a veterinary diagnostic laboratory in Illinois. Postmortem examination identified no gross abnormalities. Histologic evaluation revealed multifocal necrosis of chorionic epithelial cells, coalescing areas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placenta, and focal accumulations of viable and degenerate neutrophils in the lung.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acid-fast bacilli were identified in the lesions in both the placenta and lungs. Bacterial culture of stomach contents yielded heavy growth of Mycobacterium fortuitum, a rapidly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through whole-genome sequencing. NTM ar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commonly found in the soil and in contaminated water supplies. In animals, M. fortuitum is typically introduced through cutaneous wounds leading to infections limited to the skin, with systemic infection being uncommon. To our knowledge, abortion caused by M. fortuitum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5.
无核葡萄胚败育时期的确定及接种时间对胚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4个无核葡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及胚珠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百乐无核葡萄不同接种时期对胚发育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火焰无核和1124,中熟品种百乐无核以及晚熟品种鲁贝无核的胚败育时期分别在胚发育35、404、5 d后;且百乐无核在胚发育40 d接种的胚珠发育率(64.7%)和成苗量(18株)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柑橘异源四倍体为父本与单胚性柚杂交后,其三倍体种子的集中败育期为授粉后90~110 d,在柚的第2次生理落果(授粉后60d)之后,即三倍体种子的集中败育不会引起柚的大量落果.采用固相抗体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柚三倍体种子及果肉中GA1/3、ABA的检测可知,随着种子的成熟或败育,GA1/3含量较低(0.019~0.025 nmol·g-1),并呈下降趋势,ABA含量上升至最大值10.84nmol·g-1.同一发育时期,果肉中ABA含量缓慢上升,GA1/3含量也有波动,但GA1/3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柚三倍体种子虽大量败育,引起果实发育的暂时变缓,但并不能改变或阻止果实的正常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7.
"新梨7号"雄性不育特性及其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了“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花药发育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梨7号”梨花器小,花药干瘪,几乎无花粉粒,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空囊花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出现畸形、提旱解体,致使绝大多数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即使有的小孢子母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但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也不能正常发育成为成熟的花粉粒,导致最终败育。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雄性不育是由基因或染色体调控的。因此,本试验的形态解剖结果是不育基因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选用开花习性良好的农垦 5 8品种对粳选 2号同核异质不育系 (包括海南野败质型、矮秆野败质型、田东野稻质型、隆安野稻质型、冈比亚卡质型、印尼水田谷质型、Dissi质型、K5 2质型、红莲质型、BT质型、滇型和马协不育系等 12个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雄性不育系 )进行转育改造 ,经连续 5代回交选育 ,获得开花习性良好 ,异交结实率高 ,不育系稳定的农垦 5 8同核异质雄性不育性稳定不育系 12个 ,其中包括典败花粉型、圆败花粉型、染败花粉型和无花药型的不育胞质类型。农垦 5 8田东野稻质型不育系为无花药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其无花药特性可以在后代中保持和传递。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扩大,奶牛流产病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奶牛流产已成为奶牛生产中危害较大的问题之一.流产可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牛群健康和使用年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引起奶牛流产的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对公众和职业人群有巨大危害.因此,有效控制奶牛流产性疾病对奶牛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百合远缘杂交的胚囊和胚胎发育及胚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和子房切片培养方法,对百合杂交组合‘多安娜’ב西伯利亚’和‘普瑞头’ב雪皇后’授粉前后胚囊(胚胎)发育以及胚拯救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安娜’子房内成熟胚囊高峰期滞后于‘普瑞头’3 d左右,而开花后8、10 d时其保持成熟胚囊的比例高于后者。两杂交组合的双受精作用开始于授粉后10 d左右,较亚洲百合自交亲和组合晚,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精后障碍。子房切片培养和胚珠培养仅使‘多安娜’ב西伯利亚’组合获得幼苗。授粉70 d后,两杂交组合都收获少量成熟种子,并经MS培养基培养30 d后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