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津品55’为秋中早熟花椰菜一代杂种, 成熟期约60 d, 内叶合抱护球, 花球较紧, 洁白,单球质量1.0 kg左右, 产量30000 kg/hm2 左右, 比对照品种‘丰花60’增产26.0% ~43.3% , 生长势强,抗病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技术快速育成早熟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新50。结果表明:豫新50为极早熟耐热品种,从播种到采收50-56d,高抗病毒病和软腐病,抗霜霉病;平均667m2产净菜2716.87kg,株形紧凑,适宜密植;叶球矮桩叠抱,整齐度高,商品性好;质地柔嫩,风味佳,每100g鲜样含粗蛋白质1.19g,粗纤维0.40g,维生素C20.8mg,可溶性糖2.80g。  相似文献   
3.
房超  李跃建  刘独臣  刘小俊 《园艺学报》2007,34(5):1332-1332
 ‘川茄2号’茄子为杂种一代,生长势旺盛,果实长棒形,平均单果质量120~130 g。果皮紫黑色,有光泽。果肉月白色,籽少,商品性好。早熟。早期产量高,总产量一般为4 300 kg/hm2。耐寒性较强,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4.
‘靖薯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2000年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的B系列88005组合(TPS-7×IPS-13),经单株筛选而成的高产、优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2013年通过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93 d左右(从出苗到茎叶枯黄),平均产量33 885 kg/hm2,总淀粉16.16%,蛋白质1.95%,维生素C 11.15 mg/100 g鲜薯,总糖0.38%,还原糖0.18%,干物质25.3%。适应曲靖市海拔2 000~2 550 m区域内种植,特别适宜在微酸性(pH值5.5~6.5之间)红壤土中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合黑河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年间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性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加大,玉米各生育时期会相应推迟1~2d。在密度加大的情况下,各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育进程、株高和穗位并没有因为密度的增加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德美亚1号适宜种植密度90 000株·hm-2;边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6.
早杂7号是以J138-1-5-6-1-2为母本,以Z2-3-5-8-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瓠瓜一代杂种。田间长势中等,早熟性优;商品瓜长35cm左右,横径6.0cm,单瓜质量0.6kg左右;瓜形匀称,瓜皮翠绿有光泽,品质好,VC含量高,坐果率高。适应性强,特别适合浙江、山东、福建等地保护地早熟栽培,也适合保护地秋延后栽培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早熟硬粒型玉米自交系H21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恩训  史新海 《作物学报》1995,21(3):289-293
1978年以来,作者坚持了以超黄早4为主要目标的早熟粒型玉米自交系选育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为H21。用H21取代烟单14号,鲁玉2号,掖单4号等组合的黄早4亲本,均比原组合表现优越,取代西玉3号中的“502”亲本,F1产量也有所提高,H21选育成功的关键,一是选用中国和美国玉米品种资源来组配优缺点互补的基本材料;二是紧扣育种目标,加大选择压力,采用骨干系测交,迅速育成了超标的新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丹玉33号(原代号丹12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1996年组配的中熟单交种,1998-2001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该品种高产,抗病,适于辽宁,吉林等地种植。200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拟南芥的APETALA1(AP1)是花分生组织的决定基因,同时也是萼片和花瓣正常发育的控制因子.本研究构建了含有AP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P,启动子为CaMV 35S,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油菜.用PCR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DNA和RNA水平上的分子检测,证明AP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且得到了有效的表达.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也表现出提前开花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P1基因在促进成花方面的关键作用不具有种属特异性,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油菜早熟性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点展示、多点调研,对近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性鉴定、产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在专家认可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玉米春播特早熟区垂直地带性气候特点,提出“生态类型亚区”及规范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