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8篇
  28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在短光照或温室条件件下高粱品种出苗~抽穗期日数显著缩短,供试品种平均比对照分别缩短12.5天和13.635天,缩短百分率分别为18.8和20.5;伴随苗穗期日数的缩短,叶片数在短光或温室条件下分别减少3.9和4.275片,减少百分数分别为22.24和24.22;株高分别降低60.15和47.65厘米,降低百分数为25.88和20.5,表明光、温直接影响高粱的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的数量与结构。 2、高粱品种生育日数变化主要反映在出苗~抽穗期。出苗~抽穗日数在短光或温室条件下分别减少18.8%和20.5%.而抽穗~成熟日数仅减少5.1%和8.3%,表明高粱出苗~抽穗期是光温反应的最大效应期。 3、不同品种在短光或温室条件下性状变化的趋势一致,但程度明显不同;同一品种同一性状在上述条件下变化程度也不同。根据供试品种对光温敏感的程度划为四大类群,其数量与地理分布如下: Ⅰ、光温敏感型,占试验品种总数的20%.分布在长江以北,辽宁以南地区。Ⅱ、温敏感型,包括温敏感光中度敏感型和温敏感光迟钝型,占25%,分布在黄河以北,北纬45℃以南的山西、内蒙、辽宁、河北北部和吉林南部。Ⅲ、光敏感型、包括光敏感沮中度敏感型和光敏感温迟钝型,占12.5%,分布在黄河(北纬35°)以南,南岭(北纬25°)以北地区。Ⅳ、中度敏感型占42.5%,分布广且没有明显的地带性。试验未发现对光、温都迟钝的类型。北方温敏感型品种较多,短日性较弱,南方光敏感型品种较多,短日性强、感温性中等或较弱。不同光温类型的形成、分布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即光温条件和栽培制度密切相关。 4、温敏感型和光敏感型中早熟品种较多,占86%,光温敏感型品种既有早熟的,中熟的、也有晚熟的,所以光温敏感的品种不一定全是早熟品种,而晚熟品种也并非对光温反应不敏感。中度敏感型品种也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之分。在不同光温条件和栽培制度下,不同光温类型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 5、光、温在形成高粱不同类型过程中的效应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光、温效应对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类型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光、温效应在高粱不同发育阶段既是同步性的,又是顺序性的。  相似文献   
2.
对黄瓜、番茄在育苗前期进行短时间的人工补光有明显促进生长的效果。农用荧光灯(BR)的补光效果优于日光型荧光灯(W)。早春育苗进行人工补光的时间以下午自然光照强度稍高于光补偿点、叶片气孔尚未关闭之前为好,呼和浩特、包头3月份16:00、4月份17:00开始补光为宜。补光的光强度在500~800lx 效果明显。光源距幼苗的距离以10cm 为宜。  相似文献   
3.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5.
脱镁叶绿酸钠是叶绿素代谢中间产物脱镁叶绿酸a的水溶性钠盐,具有良好的光敏抑菌活性。为探索光照条件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在不同光照度、光波长及光照时间条件下,脱镁叶绿酸钠对忽视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0 mg/mL的脱镁叶绿酸钠在照度为2 000 lx的白光照射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3.7%,在黑暗条件下抑制率为77.0%,表明光照对脱镁叶绿酸钠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 (P < 0.05);此外,白光的效果好于单色光;光照度及光照时间对抑菌活性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当照度为16 000 lx且光照时间为24 h时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王瑞文  李玲  郭赟  黄艳  张新叶 《种子》2017,(5):40-43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不同家系毛红椿种子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全光照条件下均会抑制种子活力;光照16h条件下毛红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苗高显著高于其它光照处理;宣恩5号、宣恩4号、宣恩6号3个家系种子发芽率高于其它家系;宣恩4号家系种子发芽势最高,出苗最整齐;建始家系幼苗生长最快,苗高最高.宣恩1号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北市五马路沿线2块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8.
徐州地区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徐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针对当地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不理想的现状,从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温室自身造成的保温性能不理想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在现有温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佳的揭盖帘时间,来提高冬季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揭盖帘对比试验表明,揭盖帘时间选取恰当对室内温度影响较大,可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气照明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照明设计作为照明技术成果的体现,是完成各种照明设施的手段,它不仅涉及照明理论,光源研究、照明器研制、建筑设计及色彩调配、灯光分布等工程内容,更强调照明生理学及照明心理学。故在设计中应力求达到上述要求,并注意整体效果及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乙草胺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乙草胺在100W中压石英汞灯的光照下的光解动态。结果表明,乙草胺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越高,光解半衰期越长,溶液的pH越高,乙草胺越容易光解。溶液中的溶解氧对乙草胺的光解影响不大,乙草胺在空气饱和溶液中光解速度略快。在不同类型的水中,乙草胺的光解速率也不一样,乙草胺的浓度为20mg/L时,在去离子水,河水和稻田水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8.06,10.11,12.46min。乙草胺的主要光解产物是羟化乙胺,脱氯可能是乙草胺光解速率的决定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