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86篇
基础科学   37篇
  75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20篇
植物保护   30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永阳  徐志红  刘君璞 《果树学报》2005,22(3):300-301,F002
中甜1号为优质、高产、耐湿、早熟厚皮甜瓜品种,果实发育期25-28d,果实椭圆形,果皮黄色,上有10条银白色纵沟,果肉白色,单瓜重1.0-1.5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5.5%。适应性广,在保护地、露地条件下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2.
王碧林  俞燎远  钟海东 《茶叶》2016,(3):159-161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喜湿和喜漫射光、怕强光直射的特性,适度遮阴的条件下,可改变茶园田间小气候,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茶叶和杜瓜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作者认为,一般茶树品种皆可套种,然白化类黄化类茶树品种尤为适应。杜瓜密度以每667m~220~30株为宜,杜瓜藤蔓在棚顶30%~40%左右的遮阴率为佳,将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茶叶品质。过密藤蔓造成茶园过度遮阴,茶树冠面阳光不足将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产质量。杜瓜套种使春茶开采期提早2~3天;每667 m~2茶园增收茶叶450元,杜瓜籽增收2700元,净产值增加2100元,比普通茶园增收20%~30%。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特色水果哈密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利用Matlab辅助DSP提取哈密瓜纹理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atlab把待处理的图像转换为数据文件(dat文件),然后利用DSP强大的运算能力分割哈密瓜表面纹理特征,并将分割结果同样以dat文件传递给Mat Lab,最后利用Mat Lab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图像显示能力建立哈密瓜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哈密瓜表面纹理进行分割与分类,分类准确率为88.10%。该方法不但能够缩短DSP系统的开发周期,且能够为今后开发基于DSP的哈密瓜品质实时检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检测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 MYSV)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基于MYSV核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qPCR特异性引物对,针对引物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系列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qPCR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61.3℃,最适引物浓度为0.65μmol·L-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PCR高100倍。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的q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实验样品验证表明建立的qPCR方法可用于MYS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杆菌介导甜瓜子叶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瓜子叶作为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受体,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分析,研究此转化体系的最佳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后对外植体进行处理、感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农杆菌工程菌的浓度等对转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根癌农杆菌诱导物AS并不能大幅度提高转化效果.对外植体进行重新处理,预培养2 d,用OD560为0.3的农杆菌工程菌感染15~25 min,共培养3~4 d的理想条件下,GUS瞬时表达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的哈密瓜表面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哈密瓜表面缺陷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对哈密瓜表面缺陷进行快速检测。对原始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和二值化等预处理操作,通过数据扩充得到正常、霉菌、晒伤和裂纹的哈密瓜图像各2 500幅。构建一种改进的类似VGG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模型,并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Gradient Descent,SGD)优化器进行算法优化,为探究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原理,将改进的类似VGG模型每层卷积的特征进行可视化,最后利用开发的哈密瓜表面缺陷检测软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图像预处理算法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改进的类似VGG模型优于Alex Net和VGG-16模型,其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97.14%;对比预处理前后4类哈密瓜卷积特征可视化结果表明,随着卷积层层数的增加,哈密瓜表面缺陷特征越来越明显,图像预处理后卷积层特征提取效果优于原始图像提取效果。软件测试结果表明:静态下哈密瓜缺陷检测速率达到0.7 s/幅,识别准确率达到93.50%。研究结果可为哈密瓜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萝卜红外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物料在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以胡萝卜为原料,研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并以Fick扩散定律和Arrhenius方程为依据,计算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结果表明,胡萝卜的切片厚度及干燥温度对其红外干燥特性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切片越薄,胡萝卜的干燥速率越快,其干燥温度及切片厚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1~3 mm和70~90℃。Page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可用来描述胡萝卜干燥动力学过程。在不同的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0.26×10~(-10)~34.18×10~(-10)m~2·s~(-1)范围内随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厚度为1、3、5、7 mm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31.62、31.17、31.14、35.72 k J/mol。  相似文献   
9.
以沪产"仙果"哈密瓜为试材,进行采前晒瓜处理,研究在温度3,5,8℃和常温贮藏条件下,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果实生理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晒瓜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地降低哈密瓜果实的腐烂,抑制了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下降,显著延长哈密瓜的贮藏时间。以糖、酸含量和果实硬度、腐烂率为评价指标,确定5℃为"仙果"的适宜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0.
陈青  卢芙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79-181
就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豇豆上的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以两院地区豇豆蚜作为敏感品系,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DDV的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21.86倍、22.78倍、17.88倍、13.49倍和10.91倍、12.59倍、11.47倍和13.49倍。通什地区的豇豆蚜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的抗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与两院种群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1.58倍、12.27倍、4.45倍和2.28倍。而且崖城、金江和通什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抗性种群的异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