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地区引进扬子鳄后 ,在室内安全越冬问题急需妥善解决 ,1996~ 1999年 ,采用人工控温使扬子鳄冬眠和不冬眠两种方式越冬。结果表明 ,在华北地区 ,在无法模拟自然条件使扬子鳄冬眠越冬的环境改变时 ,在人工控温下不冬眠是扬子鳄越冬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吉林省美国白蛾的发生状况及疫区冬季的实际温度条件,分析了美国白蛾越冬的安全性与扩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吉林省未感染区域的冬季气温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冬季低温不能阻止美国白蛾在吉林境内的进一步扩散;提出了疫区以根除为主、边界区以监控为主、非感染区以保护预防为主的阻止美国白蛾扩散对策。  相似文献   
3.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   
4.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ltivars of non‐obligatorily requiring vernalization plant Festulolium braunii and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non‐hardy reproductive and hardy vegetative structures on overwintering effect.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aking into account syste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types of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e cultivars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headed and overwintered plants, when the cultivars with the most abundant heading – ‘Felopa’ and ‘Sulino’ – are also better at overwintering.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ing and overwintering characteristics was also observed, what seemed to be a rather new finding. It can be explained by systemic effect: non‐hardy later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induce the post‐generative regrowth of vegetative shoots, which during shorter days halt development and become potentially hardy. More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is also provided including discussion of causal mechanisms of the detected phenomenon. The authors suppose that these mechanisms constitute a survival strategy for such perennial plants. The observed late heading which represents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could be applied in plant breeding as a marker of winter‐hardiness among perennial grass plants which non‐obligatorily demand vernalization.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本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 Simons)以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和冷藏室越冬,9月至翌年6月检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人工接种试验指出,不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但洋葱与大葱在伤口接种条件下病情较重。在自然条件下,大蒜的斑点型病状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为病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温度和7月中旬的降水量(r=0.69)。如果7月雨次多、雨时长,病情即极为严重,可导致蒜田绝收。化学防治试验结果,以腐霉利防效最佳。从7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13天喷药1次。喷药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深圳草坪越冬保绿的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比较了4种肥料在深圳3个草坪草上对促进草坪草的生长和越冬保绿效果。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台湾草、马尼拉草和假检草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和越冬保绿效果。其中,施用有机无机草坪肥和草坪液肥的应用效果较其他两种肥料更好。  相似文献   
7.
舟蛾赤眼蜂自然越冬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坤发  杨瑞祥 《昆虫天敌》1998,20(3):106-111
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自然界能安全越冬。该蜂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寄生柳毒蛾卵,卵粒寄生率为38.17%,以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羽化率达97.23%。越冬代历期178 ̄182天。其越冬前的寄主是杨扇舟蛾卵、栎枯叶蛾卵和盗毒蛾卵,越冬后的最初寄主是栎枯叶蛾卵、柳天蛾(即蓝目天蛾)卵、杨二尾舟蛾卵、小杨天社蛾卵和双尾天社蛾卵。在其越冬前后转主期,野外适时人工补充寄主卵,可相应增加其  相似文献   
8.
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Dicks.ex.Fr.)Brown et Smith是竹织叶野螟越冬幼虫的重要病原菌,林间自然发病率为23.08%~42.84%。用5.5×10~6/ml孢子悬液感染越冬幼虫,死亡率达91.7%。在24~26℃下,病程约10~14d。林间罹病虫尸上,可见粉质拟青霉被寄生黑孢壳Melanospora parasitica Tulasne寄生。本文还从病原菌的生理性质及侵染环境的角度,讨论了疾病的流行条件和病原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将室内自然温度饲养的第2代马尾松毛虫成虫所产的卵孵化后收集幼虫,分别以自然温度和加温饲养越冬。结果表明,通过加温的方法马尾松毛虫在室内可以继代饲养,室内自然温度越冬饲养1代过程中可以加温饲养3代,加温饲养的马尾松毛虫成虫的产卵量和孵化率与越冬代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